“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美则美矣,却伤感过多,脂粉气息过重……”
王端淑翻完两遍线装《红楼梦》,虽是指责书中的许多诗词,尽显末世悲凉,但不得不赞叹,红楼诗词之妙、之高,不仅信手拈来,而且应时、应景、应人物,各个金钗的诗词,必定各不相同。薛宝钗有杜甫的稳重,林黛玉的飘逸哀婉……香菱学诗一段,更把这女子的美丽,描蓦得淋漓尽致……
这个时代的魔力、伤感、幸福、痛苦,其他任何时代都有,但是任何时代都不能完全了解另一时代的东西,后世的人想不到,一个女子演唱《牡丹亭》的时候,当场悲痛欲绝,就像《西厢记》喊出了一句“愿天下有情的,都成了眷属”,不知震撼了多少那个时代人的心灵,就像过来人观看《霸王别姬》一样……《红楼梦》明显有这个魔力,毋庸置疑。
所以,王端淑想的是,杨川到底经历了什么?
是什么让他写出了如此彻头彻尾的悲剧?这般悲痛欲绝的凄凉?内中女子又个个如在眼前?
不得不说……此人的身份,很是值得怀疑,也难怪有些版本,署的不是杨川的名字,若真是他“批阅十载”而来,那他儿时就是天才了?天才确实存在……马湘兰情人王稚登,七八岁就诗名在外了……但,也得有家学渊源,山野村夫,不会如此……
这许多版本,也给后世的“新红学”与“旧红学”的学者们,造成了很大的难度,直到几百年后,某位姓胡的学者查阅了海量的残缺资料,才首次考证出“杨川是红楼梦作者”,开启了“新红学”与“杨学”的时代……当然,这是后话了。
此时,王端淑待在后院,话说她的文学立意,与柳如是可以说是“同门”,不大赞同“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而是同样有男儿气概,但却不影响她沉醉于红楼书本中,闺阁女子读闺阁传奇,代入感那是一等一的强,嘴上不赞同,但一双眼睛已经尽是痴迷。
耳畔传来的是丈夫丁肇圣与参加文会的读书人们,在院子里饮酒听曲,北京的大多数达官贵人,和他们没什么两样,都在优雅的穷奢极欲之中,享受着末世的最后繁华,农民军的战火燃遍中原神州,松锦之战就在当下,这些,他们要么漠不关心,要么痛骂一番朝政之后,继续醉生梦死。
根深蒂固的地主阶级们,仍旧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手里拿着孔孟的锐利武器,朱子的坚固铠甲,从上到下武装自己,矢志不渝地维护着阶级利益。
象牙箸敲击金杯的声音,混合南来的一口昆腔,他们在为故事中的小人物感叹,甚至会流下眼泪。
而此时的数百里外,道长贾正义来到了运河岸边,他一直念念不忘自己被“诬陷”为同伙,好在只是同伙,交了几两银子,他又出来了。
这一段运河在武清境内,贾正义默念几声“无量天尊”,上岸往荒庙而行,所见田地,皆已荒废,贾正义挥挥拂尘,暗暗感叹,欲往前方笼络几个教徒,却见一场难民直往庙门而奔,他也挤进去,扬起脖子一看,但见庙门口两张桌子、两个人,正在募兵,仔细一瞧,这两人不正是在北京坏了自己好事的人吗?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