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的职位安排暂且如此,如果有所增加,大家讨论后添加。下面本王再说几条未来的建设计划。”
“第一,吕宋岛开发的土地太少,人口也少,本王决定从大明各地招收大量的农民和工匠来岛居住,同时也招收文人和小吏。薛云,记得联系诸葛师,让安全局的密探到处散播这些消息。”
“第二,郑芝龙既然已经身死,立即派出船队登陆台湾,将热兰遮城接收过来,港口的海盗能招抚就招抚,不能就消灭。”
“第三,还有就是澎湖列岛,上面的海盗同样如此,例如李魁奇、杨六、杨七等人,这三个人曾经都是投靠了郑芝龙的海盗,看看能不能招降过来,不能的话,依旧消灭。”
“第四,抓紧建城建房屋,探测未开发的区域,开采铜矿、铁矿、金矿、银矿、煤炭等资源,这些事情由徐霞客徐大人总管,其他人也要配合协作。”
杨乐一条一条,详细地列出了未来的发展计划,这次讨论持续了很久,人人都是满脸兴奋,干劲十足。
……
杨乐在吕宋岛建立大华帝国,大明各地很快传开,只是百姓对此各人讳莫如深,他们也不了解内情,但杨乐一直是他们心中的活菩萨。
对于大明文武百官,有人感到惋惜,有人感到愤怒,也有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
外界关注的不是这个,而是崇祯皇帝的态度。如今清国的势力旭日东升,流寇剿灭未尽,又有死灰复燃的趋势,肯定没有功夫去招抚或者平叛。
虽说大明立国起,朱元璋就详细规定了各官上任须知。该目录高达三十一条,从第一条祀神,一直到第三十一条警迹人,各官授职到任须知什么,要做什么,诸事交代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话虽是这样说,大明各官员到任后,大部分还是依靠属下幕僚与小吏做事,文官武将皆是如此。这种潜规则到清时发展得淋漓尽致,师爷军师大行天下。
在外界想象中,杨乐建立帝国大力招收幕僚工匠,这事很正常。
一个国家,不比治理一州一县之地,整个吕宋岛继续扩建,公务繁杂,没有文人小吏协助,单靠杨乐身边的几个武将大臣,是不可能治理得好的。
外界热切的还是杨乐大力招收大量文官武将、发明工匠的消息,那些识文断字的落榜秀才和那些喜欢研究发明的工匠不就派上了用场?
杨乐的声望一直未曾削弱,赫赫战功,强军在手,麾下更有诸臣支持。
大明各地的文人们工匠们都是蠢蠢欲动,机不可失。
虽说现在吕宋岛的版图还有点小,但郑芝龙既然已经身死,台湾早晚都是杨乐的地盘。
在大明谋不到一官半职,只要有些才能,说不定到了吕宋,还能当个小官什么的。
更重要的是,大华帝国给出的俸禄足够丰厚,还有休息日,已以及过节都发放鸡鸭鱼肉等福利。
当今大明,天灾不断,土地兼并,大鱼吃小鱼,商人乡绅中每日破产的人不断,这个年景寻个活口的活计是多么艰难?
大华帝国别的不说,绝对不拖欠月俸,逢年过节还发放酒肉,现在去哪寻这种稳定的铁饭碗?
吃饭最重要,大明各处有的是破落文人,你不愿前往谋事,大把的人愿意挤破脑袋。
更重要第一条,只要百姓愿意去吕宋岛,派船迎接,报销路费,到岸后每人发放三两银子购置土地、房屋,如果全家人超过三口以上,可免增送一头耕牛。
好多消息,在大明各地,甚至周边的国家传的沸沸扬扬。
……
崇祯十二年五月二十日,吕宋岛上迎来了大量的船只,六所衙门门前变得门庭若市,特别以民政部、后勤部、更是求见的人挤破门槛。
孙承宗孙老大人的小院前面,也是拜访的人不断,让他忙得不可开交。
好不容易送走一波特意从各地赶来的同僚,接着又来了下一批。
原因很简单,很多人对大明已经看不到希望,都在寻找后路,要么往北去,去清国某一份差事,要么南下来吕宋讨一口饭吃。
这些人的考察、安顿等等事情,实在太多。
来的人鱼龙混杂,什么人都有,要自信调查他们的过往记录,人品是第一位的,次要的才是才能。
崇祯十二年六月初六,杨乐来到了吕宋岛最高的山峰普洛格山。
从山峰顶上远远眺望,可以看到吕宋岛大概的轮廓和最美的景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