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百姓,遭了灾害之后沦为流民,唯一的方向自然是长安。只要到了长安,那些达官贵人们,为了面子也好,为了讨口彩也罢。总是会想办法放些粮食出来,让大家好歹喝点稀粥,保个活命。
然而自打华阴高产粮出现之后,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现在的流民,不再向往长安了。只要沿着官道向华山方向走,沿途自然有华阴方面来迎接流民的大小机构。而且这种接纳,不比往年那种放粥。而是以力换食,只要你肯做工,就有吃不完的粮食,甚至还有工钱拿!
汉民族最大的优点,就是勤劳!大家所担心的,是付出了劳动得不到回报。只要能得到回报,纵然再辛苦,也能撑下来。
沿着官道经渭南往华阴方向,每隔五里就有一处流民收纳点,各种吃住一条龙服务。有手艺的,可以拖家带口坐车往华阴去享受匠工待遇。没手艺有力气的,可以就近安排去做修路工人。什么都没有的,也能被安排在工地上打个杂务,做些洗涮类的轻松活计。
总之,在华阴治下,只要肯劳动,就没有受饿一说。因为有高产粮打底,首先在粮食方面就没有后顾之忧。其次,这里又出产各种贵的要死的高档产品,换点粮食财物不要太轻松。
甚至在灾季过后,按惯例要送流民返乡时。往往有大半人不愿意就此返回,这个帐很好算啊,回家之后,守着那几亩地,就算累断肋骨也赚不到在华阴这里做工的收益啊。
华阴模式很快就引来了朝堂的高度关注,各部高官甚至不惜耍手段,硬生生在陛下手里讨到了学习交流的机会,纷纷派出最聪明的部下前往华阴“观风”。
而华阴方面,本着逮个蛤蟆攥出尿的宗旨,来者不拒。反正在华阴模式下,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早就理顺的流程,不管是谁,来了就往流水线上一扔。能学多少没人关心,重要的是,给你安排的活路你得先做好!别问那么多为什么,想学东西,得先知道怎么做,然后才有资格问为什么这么做!
整个华阴变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每时每刻都有人头攒动。就连往年人们无事可做的冬季,也同样有大量的工坊在开工。最显著的变化,就是华阴方圆所有的官道,首先被整修出来。所有来这里的人都觉得,华阴的路特别平坦,走起来也特别的舒服。
这么好的局面下,华阴不光有免费的农民工,甚至连免费的各级官员都有了。短短两年间,华阴的良田数量数了五倍,管辖力度也打碎了千年以来的“皇权不下乡”模式,直接把政令传达到乡里坊间。
高产粮种经过两年繁衍,在贞观四年秋收时,关中几乎一半的良田都获得了亩产超过六百斤的喜人收成。这也就意味着,关中道三年之内,就算颗粒无收也不会缺粮。
有了这么雄厚的本钱,攒了好几年的怒火,终于到了爆发的时刻。大唐君臣一致认为,北伐突厥的时候到了!
这一次,为了验证新的武器和战术,李二陛下命令,东宫的三千新军随大军一同出征!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