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孙亮还可以规定,所有人到中央学习的学习时间为一年半,如果这一年半你没有通过考核,就得在学一年半,这样就是学习了三年,三年之后,如果你还没有通过考核怎么办?

不能无休止的学习啊,这样的话,百官和世家也不会同意,三年之后,无论你通过没通过,孙亮都会提升你的官职,比如加封为侍中?

侍中就是个虚职,算是皇帝的高级顾问。也就是说你最多学三年就可以升官,这样一颁布政策,百官和世家没有后顾之忧,反对的声音也会比较小。

目前孙亮亲政后所颁布所有的政策,几乎都没有伤到世家的利益,比如核查世家的资产,这是对你违法的行为变相的免罪,从世家的角度来理解这就是好事。

在比如将中央禁军分为左右两部分,这是遵循祖制,百官们无话可说。想说理去和先帝说去,孙亮不介意多一个人给孙权守陵。

现在孙亮还没宣布商税和关税的事,所以对于世家的利益孙亮是一分没动,当然除了设置了司隶校尉一职,这主要是因为诸葛恪是大将军,孙綝是宗亲,兹事体大,孙亮设置了司隶校尉,也无可厚非。

好,现在孙亮准备提升大家的官职,这对世家来说是好事吧?

让你在提升官职之前,先到中央学习更好的治理方略,提升你的执政能力,这也是人之常情吧?

你能力不行学不过去,孙亮保证你三年之后起码可以加封为侍中,成为天子近臣这也是好事吧?当然了,你能力强,考核通过了,擢升为九卿,或者成为镇守一方的大员也不是不可能。

你说你有什么可以反对的?

方案定好了,就差心腹了。

虽然吴国没有魏国大,但地方郡县依然不少,需要的人才也不少,科举现在又没法开,孙亮上哪弄这么多心腹?

科举没法开,咱们换个法子。

比如编写《吴书》,所有的国家立国后,都要把在位皇帝的人生事迹,重大举措,以及国家的发展,重大事件,著于竹帛之上。

自从孙权称帝后,这《吴书》一直断断续续的没写成,中间也换了几波人,编写吴书那不是一个人两个人的事,需要很多人来一起编写。

这不就上天赐予孙亮招揽民间名士的借口吗?

古人是很注重名声的,正所谓青史留名正是如此,孙亮编写吴书,乃是将先祖千秋万世之功业,传与后世,即表现出孙亮的孝顺,又表现出孙亮的仁厚。

孙亮以编写吴书为借口,在其中培养自己的人才和心腹,这样就有人可用了。

不要忘了,地方官学习的时间为三年,只要这三年孙亮把自己的心腹安排到了地方为官,那这三年能干的事情太多了,三年之后,原来的太守是谁,百姓都不一定能够记住。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