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青州治所临淄过司隶去,靠东有一条官道。
这官道将近平原郡城到了一个名为麴家村的山坳时,汇有一条小溪。溪边有座白色小山,山上住了一户单独的人家。
这人家只一个老农,一只土狗,守望着整个破落无人的麴家老宅。今日,却无故多了三个外乡人。
刘备悠闲盘在鞠老汉家门口,背靠泥墙,眼望河山,手上的草绳一头钉在木桩上,一头在指尖翻飞。不消片刻功夫,鞋掌便已显出雏形,他招手说道:“三弟!过来过来,比比大小可还合适?转了暖,正好有得换。”
刘玄德身为一县之令,衣食无缺,却始终不肯丢下手艺,借着今日有空,寻访还不忘重操旧业。
三弟前去试鞋,关二爷却抚须望着下方村落,乡野无犬吠人语,满目里也空空旷旷、四下萧条,他问道:“大哥!平原县好歹还是郡治所在,怎出城不过几里,便已荒芜至此?”
刘备深望了一眼,而后,目光又随着溪流渐远。
溪流如弓背,山路如弓弦。
那溪水绕山岨流,约莫三里便汇入了更大的河。人若过溪越山走出去,也只五里路地就到了平原城边。
平原县城,南依泰山,东望大海,不可谓不雄峻有气势,可这城池之外……
刘备不答,正巧鞠家老汉捧着缺口水碗出来,他放下陶碗,示意来客喝水,接话答道:“走了!全走了!都是好几年前的事了,要不是我那日外出打探误了时辰,定也留不下来。”
整个麴家村也就剩下自己有空扫扫堂屋祖宅。
鞠老汉看着人手脚娴熟,不免亲切,随即打开了话匣子,“你们外乡人不知道,以前阳大人在时,捕郡中豪猾,行法连坐,动不动便牵连千余家,砍了不知道多少人头……”
东汉出了很多酷吏,阳球,便是其中佼佼。
阳球任过平原相,后来调回京师,更是直接杖毙了王甫父子,还吓得段颎自杀狱中……一时之间,权门闻之莫不屏气,诸奢饰之物,皆各缄滕,不敢陈设,京师畏震。
可儒家重德教,反滥施刑法,历来崇德治、轻法治,孔圣人曾云:导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所以,阳球后来也不得好死。
刘备了然,问道:“莫非老丈族中之人,便是那几年不堪严法酷吏才背井的离乡?”
族人都避祸去了凉州西平,这几年杳无音信。
鞠老汉摇头说道:“见你知书达理,怎还不晓得是非曲直?那阳球阳大人,是好人,在任杀的,可都是作恶之人,彼时州郡安稳,哪有人舍得走,倒是如今……”
“哦?老丈不妨说说,没了酷吏苛捐,为何还反倒举族外迁?”刘备心中不解。
而今,先帝以赵琰为青州牧。赵琰此人,虽说喜好清谈,但秉性正直,譬如,他曾在厅前置盛水大瓮,但有托情的信函,尽皆投入水中……如此上行下效,其治下官吏也都还清廉自守。
赵大人并不刁难于民,加之青、兖、徐之地多滞留有当年党锢高洁之士,气象已大为不相同,按说,本该利国养民才对。
刘备递还水碗,静静等着说辞。
“呸!”
鞠老汉啐了一口,“这隐秘我也就跟你说说,可莫要传了出去……可知宗族都北迁凉州,为何还独留老汉我在此等死?”
“为何?”
“哎!”鞠老汉一声长叹,“现下蟊贼众生,进趟县城都能被强抢三回,耕地哪还能活命?老汉我当年之所以没走成,便是那日想去泰山投曲帅管亥,听说,他为人侠义,乐善好施……谁知曲帅没找到,回来又落了单……”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