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老爸当年之所能在中国影坛独步天下
几乎在每部作品中都能塑造出极尽“真实”的角色。
就是把体验派的表演艺术发挥到了极致。
所谓的“体验派”。
是相对于“表现派”和“方法派”来说的。
传统的表演艺术分为三大派系——
表现派,体验派,以及从体验派延伸出来的方法派。
表现派最容易理解,就是演员通过外在的表现形式突显人物性格的个性化表演。
包括但不限于通过声音、形体、道具、特定的表情、标签式的动作等等,来直观的塑造人物特性。
这是一种纯外在的表现形式,最典型的就是夸张的喜剧表演。
体验派和方法派则是由内向外的表演形式。
两者一脉相承,不太好区分。
简单来说,体验派对表演的要求是要演员从自我出发,生活在角色的情境里,在戏剧中想人物所想,思人物所思,努力去进入人物,然后表现出人物的情感。
而方法派则认为演员的表演重点是在舞台上真正的去想,情感是通过触发自身经历而爆发出来的,而不是努力的让自己的思想与角色保持一致。
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讲这二者的区别——
让体验派的直男去演同性恋,他不能把自己伪装成别人去模仿,而只能把自己内心中哪怕只有一点点对男人的好感拿出来给角色,真的用自己同性恋的那一面来示人,要极尽所能的像一个真的同性恋一样去爱上剧中的对手角色。
方法派则允许直男演员将对手替换想象成一个女人,通过直男心里对女人的爱恋,来表达出对戏剧中男人的爱恋。说白了就是用“讨巧的方法”来达到同样效果的表演。
从这个例子中不难看出,体验派对演员的要求更为苛刻。
这一派的表演,几乎可以说是表演的最高境界。
走这派的演员,是最需要表演天分的。
他们不仅要充分的解放自我。
还要拥有极致的相信情境的能力。
比如他们要将一把假枪当成真的死亡威胁来相信。
要求在情境中能下意识的反应,而做出不是设计好的表演。
这种“相信”可比设计难得多的多。
没有点想象力方面的天赋是很难做到的。
除此以外,这一派的演员还必须做大量的准备功课,才能让角色的情境丰满,让一个虚构的情境如同生活一样丰满,其中需要填充的内容量是相当惊人的。
影帝马山峰,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影坛乃至世界影坛上这一派系中的代表人物。
他不仅天赋异禀。
他在拍摄前下的苦功,也是普通演员难以企及的。
他几乎在饰演每一个角色之前,都会去亲身体验角色的相关生活。
比如当年让他拿到第一座戛纳影帝的农村瞎子角色。
为了尽可能真实的演好这个人物。
在开拍之前的准备期,他深入到农村,找到了一位盲人志愿者。
在人家家里待了整整三个月的时间去体验生活。
前一个半月,他观察这位盲人村民的日常生活习惯。
后一个半月,他用黑眼罩把自己的眼睛给蒙了起来。
真实的过了一个半月的盲人生活。
巨细靡遗的体验了一个盲人在日常生活中有多么的不便。
以及会养成什么样的习惯。
期间连睡觉和洗澡的时候都不曾把眼罩摘下来过。
为这个角色他付出的心血和努力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
正是靠着这种戏痴级的努力。
他才最终塑造出一个可以铭刻进世界影史的经典瞎子角色。
诸如此类的例子在他身上还有很多。
比如有部电影,他要饰演一个煤矿的爆破工人。
他真的冒着生命危险下矿去学了一手爆破技术。
并在矿下体验了近三个月的矿工生活。
正是做了这样充分的准备,又有过人的表演天分。
马山峰才能塑造出一个又一个无限真实又极具戏剧张力让人无可挑剔的经典角色。
他身上的这份“戏痴”精神,一直被圈内人士所推崇。
再加上英年早逝,富有悲情色彩。
他的传奇故事几乎灌入了每一个热爱表演的人的精神世界。
现在你去电影学院或中戏挑几个表演系的学生,问问他们最崇拜的国内男演员是谁。
十个里面得有八个回答是马山峰。
很多成名演员心中的职业楷模,也是马山峰无疑。
这就是马山峰在国内影坛的地位。
以前马少峰不懂得父亲的伟大。
总是偏执的觉得他父亲为了演艺事业牺牲了家庭。
没有经商的头脑,还偏要瞎投资。
结果投什么赔什么,把整个家的财务状况都搞的狼狈不堪。
带着这样的执念,他父亲在他心里的地位一直不高。
但做过那场长梦后。
亲自品尝过人生的苦酒,体验过可怕的中年危机,用肩膀扛起过一整个家的负担后。
马少峰才理解他父亲当年的苦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