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氏家族的旁系中有许多读过书的人,出于对他们的不信任,徐任不会将他们认命为官员,但是却可以让这些人充当士兵和学员的国文老师。

徐任在新的私塾中规定的课程有两门,其一是国文,其二为数学,不过在数学方面教授的不是《九章算术》这种这个时代主要的数学著作,而是像后世一样用阿拉伯数字编辑出来的教程,至于教授新式数学的老师,自然由徐任本人来担任。

不管是汉语拼音,还是阿拉伯数字,这些都不是现在使用的毛笔这种软笔所能够熟练书写的,所以徐任让木匠为士兵为学员准备了许多的木质白板,然后用炭笔在上面书写,不过这种书写方式如果传播开来,将会对毛笔字书法的发展造成很大的伤害。

在孙家壁修整的这半个月时间里,伤兵营中的伤兵也相继康复,最终伤兵营内只留下三百多伤势比较重的伤兵。

有了这些复原伤兵的加入,徐任的军事力量得到了极大地扩张,其中长矛兵扩充到了八百人,弓弩兵扩充到了五百人,投石机兵则只是扩充到了两百人,另外他又组建了两百人的刀盾兵。

本来,按照徐任的计划是要组建两百人的罗马剑盾兵,只是短剑的打造需要时间,工匠们都被用来打造长矛和保护长矛兵的鸢形盾了,于是徐任只好退而求其次,选择了能够迅速成军的刀盾兵。

徐任组建的这支刀盾兵是暂时代替剑盾兵充当两翼战阵两翼的,所以他们除了拥有制式的环首刀和缩小的鸢形盾外,还每人还配备了两只轻重各一的短矛。

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年代,最不能耽误的便是农时,自二月初黄巾军攻克高唐到现在已经有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一个月正是春耕的最佳时期,再过十天便是谷雨,谷雨过后便是错过了农时,所以徐任这段时间不准备再对外扩张,而是要带领部队和准备迁入县城的人口返回县城进行春耕。

孙家壁算是徐任脱离黄巾军大部后打下的第一座基业,其虽然距离县城有着非常近的距离,但为了防止被朝廷的军队偷袭,他在离开孙家壁的时候任命担任沈文副手的卢臻为孙家壁三老,并留下两百长矛兵、一百弓弩兵、一百投石机兵镇守孙家壁。

安排好新的任命后,徐任率领着大军浩浩荡荡的返回县城,及至距离县城只有五里的时候,前面负责探路的亲卫斥候却传来了县城上有朝廷旗帜的消息。

自黄巾军攻破高唐县以来,青州各郡县的官兵都谨守城池,没有任何的异动,这让徐任有了官兵畏惧自己的错觉,此时得到亲卫斥候的回报才幡然醒悟,官兵们畏惧的是张昱部五六万的黄巾军众,而不是自己这种只有三四千兵力的小部黄巾军。

徐任麾下的亲卫斥候都是跟随他征战多年的老兵,在探查敌情方面有着不错的能力,根据他们所报,占领县城的官兵主帅姓王,通过插在城头上的旗帜的数量推测官兵的数量在三千人到五千人之间。

高唐县隶属于平原国,有义务来收复高唐县的只有青州刺史和平原国相,不过根据前世的记忆现任的青州刺史应该是焦和,如此想来占据高唐县县城的应该就是平原国相了。

在黄巾军起义之前,青州有百姓六十三万户三百七十万人,其中平原君就有一百万人,为青州诸郡国之最,纵然经历了黄巾军起义的动荡,全郡百姓也至少在七十万以上,这也使得平原国在军事实力方面仅次于青州刺史。

徐任虽然拥有四千余众,但是真正的可战之兵只有战兵一千三百人,在兵力如此悬殊的情况下他不敢贸然继续向高唐县行军。

不管是战是和,跟随战兵一起行军的辅兵和妇孺都是一种累赘,于是在军队停止前进后,徐任便命令程垓和沈文带领辅兵和妇孺原路返回孙家壁,而他本人则率领战兵留在原地,以防城内的官兵出城追击。

徐任的担心最终变成了现实,就在随军的辅兵和妇孺刚刚调转马头准备原路返回的时候,便又有亲卫斥候来报,说城内的官兵已经在城外完成了集结,此时正向徐任军队所在的方向杀来。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