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俘虏们心中最大的顾虑便是加入徐任的阵营便等于是从贼,不过好在现在已经不是中平元年黄巾军刚刚起义的时候,那时整个大汉天下只有黄巾军在作乱,而且很快就被平定,故而右中郎将朱儁不接受黄巾军的投降。
现在的情况是,整个大汉内有董卓乱政,外有盗匪四起,大汉天下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境况,各镇诸侯在各自扩充实力的同时,对黄巾军的态度也趋于温和,州郡长官都愿意接受黄巾军这种有战争经验的士兵,其中徐州刺史更因为手下的黄巾军降将杀了曹操的父亲而引起曹操的报复。
春耕结束后,徐任将所有的俘虏都汇集在一处,然后告诉这些俘虏,他们如果想要在加入黄巾军,每人可以分得二十五亩已经种完种子的土地,而且这些土地每年只需要交纳三成的赋税,如果他们不愿意加入自己,每人可以领取一斗的粮食返回家中。
每人一斗粮食,就算所有人都选择回家也不过两百多石,徐任却可以通过这两百多石的粮食向平原的百姓释放一个善意的信号,然后在他有实力攻打平原的时候能够减少一些难度。
土地对这个时代的人有着莫大的吸引力,平原国的这些士兵本就是在乡中活不下去的百姓,现在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而且交纳的赋税也非常的少,纵然是在叛军的治下,但也使得恨到人投入到徐任的军中。
经过三天的考虑,平原国的俘虏有一千八百余人愿意加入到徐任的军中,这些士兵本是平原相从平原、鬲国、安德、西平昌四县招募而来,于是徐任派遣了四百多名士兵手持刀盾协同百十名降兵渡过大河进入平原北境,然后准备将这些士兵的家属都接到高唐县内。
这些士兵和他们的家属本来就属于社会的最底层,就算是平原相将招募的军队全部都陷在了高唐,也没有人去关心这些家属的死活,更没有人向这些家属发放抚恤,也正是这样的无视让从坞壁中接出家属的行动不那么的引人注目。
由于平原境内的黄巾军,除了高唐的徐任部外,全都汇聚到泰山郡,通过斥候的回报,高唐的徐任部也化兵为农,所有的黄巾军都放下武器,拿起农具,在高唐县城外耕种土地,境内出现了少有的安宁,各坞堡壁垒在白天的时候也都开启了大门,让坞堡壁垒内的百姓可以自由进出。
一千八百名降兵有着近万的家属,这么大的队伍就算昼伏夜出也非常的引人注目,徐任便让接引家属的士兵分成四部,然后分别进入平原、鬲国、安德、西平昌四县,军中屯长换成士族的打扮,士兵们扮做士族的部曲,降兵的家眷自然就成了士族的家眷。
此时正值乱世,士族向安定的地方避乱成为了一种潮流,尤其是局势最动荡的青、徐、兖、豫四州的士族,这些士族多是举家迁居比较安定的冀州、荆州、扬州等地,甚至有士族迁往更远的益州。
徐任派出的士兵在距离坞壁很远的地方就停了下来,然后让从本地招募的降兵进入那些坞壁内。
这些降兵本就是本地人,与坞壁内的守军都非常的熟识,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就混进了坞壁内,然后悄悄地拜访了那些愿意投降的士兵的家属,将徐任开出的优厚条件向他们叙述了一遍。
那些愿意投降的士兵并不是全都已经娶妻生子,有超过半数的士兵为家中的小儿子,因为家中没有多余的土地让他们耕作,也没有多余的粮食养活他们,才让他们应募到平原相的军中,这些家属大多不愿抛家弃业去从贼。
徐任招募的一千八百余名降兵中只有一千两百多户家属愿意迁往高唐,得益于这个时代信息传播的缓慢,直到徐任的士兵将降兵的家属接至大河一线的时候,四县的令长才获得消息,而此时徐任早已经在大河沿线安排了重兵接应,吓得四县的令长全都闭门紧守。
徐任派士兵接应降兵的家属花费了十几天的时间,期间他将这一千八百多名降兵打乱编制与原来的黄巾老兵进行混编,最终整编出九百名长矛兵,六百名剑盾兵、三百名刀盾兵、七百名弓弩兵、三百名投石机兵、一百名精锐骑兵、四百六十二名杂胡骑兵。
这次整编,徐任改变了之前的纯队编制,而是对多兵种进行了混编,最大的编制也由原来的百人屯改为五百人的曲,其中分罗马剑盾兵编制两曲,每曲三百名手持短剑大盾的剑盾兵,两百名弓弩兵;马其顿长矛兵编制三曲,每曲三百名长矛兵,一百名刀盾兵,一百名弓弩兵。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