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原相在围剿徐任的时候征集了很多的渡船和船夫,此时正停在高唐县境内的渡口边,有专门的士兵在看守,在徐任率领军队赶到渡口的时候,平原相和留守的军队大部已经登上渡船,只有少数骑兵正在驱赶战马登船,其在看到徐任的军队后便立即弃马登船,随后渡船缓慢的驶离渡口。
长矛方阵的有点在于在正面方向有着极强的战斗力,能够以完整的横队迅猛的击溃当当面之敌,但是其却也有着非常明显的劣势,单独的长矛兵在面对敌人的时候没有任何的优势,在与敌人捉单厮杀时又长又重的长矛便成为了一种障碍,很容易就能被敌人贴身到眼前,所以在训练长矛兵之初,徐任就规定长矛兵的什伍编制在任何时候都不能分散。
在此时,两翼的刀盾兵的优势便咸璐乐出来,他们将什伍编制分散的很散,然后以灵活的战术将败兵合围,在需要的时候又能够迅速的组成类似长矛兵那样的单线什伍方阵,也是凭借这种灵活的作战方式,他们通常能够俘获超越自身兵力一倍,甚至两倍的俘虏。
在徐任的军队中,追击最深入当属处于方阵后列的弓弩兵,他们虽然一直以弓箭策应方阵的进攻,但是因为没有与敌军近战,整个编制都保持着充足的精力,在各屯屯长的指挥下环首短刀甚至冲到了最前面封锁了敌军逃跑的路线。
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弓弩兵在发动进攻后率先冲向敌军位于后军书写着“平原相王”等字的大纛的方向,那里是敌军主帅所在的位置。
一支军队中有很多的旗帜,但有一面旗是最至关重要的,那就是一军主帅的大纛。
主帅的大纛在平时的时候都是被很好地收藏起来的,只有在出征或者祭祀的时候才会被拿出来,这杆大纛与其他旗帜最大不同在于它上面书写的不是统帅的姓氏,而是主帅的官职。
一般而言,在军中为主帅的大纛并不是像其他旗帜一样让扛在士兵的肩上,而是安放在专门的战车之上,而在战车周围保护大纛的都是军中最精锐的部队,想要在敌军之中砍倒大纛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在战鼓响起后,方阵的士兵便以鼓点为节奏原地踏步整顿军阵,口中也跟随者鼓点喊着“一二”的号子,随着鼓点的加快,整个方阵便开始以百人队形为单位向前移动,并且随着鼓点的越来越快,他们踏步的速度也越来越快,最终与鼓点定格在大约每秒钟两步的速度上。
徐任军中的战鼓并不是鼓舞士气的存在,而为了便于指挥军队的进攻所设立的。
徐任设计的军鼓有三种鼓点,第一种鼓点的速度大约在一秒钟敲击两下,这叫行军鼓,是军队远距离行军的速度,同时也兼具着军队的集结,在军营中士兵们听到这样的鼓声便是要按照编制集合成方阵。
第二种鼓点的速度大约在一秒钟敲击四下,这叫急行军鼓,是军队短距离快速行军的速度。
第三种鼓点的速度大约在一秒钟敲击八下,这叫进攻鼓,是军队在与敌军短兵相接前进攻的速度。
军鼓每秒敲击八下便是行军四步,距离大约是五点五米,这个速度就算与普通男性奔跑的速度相比也算比较慢的,更不要说与经过训练的士兵相比,不过在保持方阵完整性的前提下,这是一个最佳的速度。
徐任军中长矛兵的长矛在与骑兵交战中有着很大的优势,敌军骑兵手中的武器多是长戟、环首长刀、弯刀,其中最长的长戟也不过只有一丈,其中超出马首部位只有四尺,而长矛兵手中的长矛多是以一端触地,倾斜着从鸢形盾空隙中伸出,超出盾牌的长度至少在一丈以上。
相对而言,在半圆阵充当两翼的刀盾兵就比较吃亏,所以在两军短兵相接之际,徐任便命令弓弩兵分别射向两翼,为刀盾兵提供远程的火力支持。
敌军骑兵在面对如林的长枪方阵时一边用手中的武器攻击躲在盾牌后边的士兵,一边促动战马,企图从长枪方阵上一跃而过,然而他们不仅高估了自己坐骑的跳跃力,也低估了方阵中长矛的长度,交锋的骑兵就算躲过了第一排长矛的攻击,后面还有四排长矛让他们无处可逃。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