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江南暗流涌动的时候,燕京也颇为不平静。

次日,阳光明媚,郑文早早就起来了,用过膳,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近一个月,他批阅奏折的工作还是很繁重的,涉及六部军政各个方面,而且都是重要奏折,吏部的官场清查进度,户部的粮仓清查工作进度,兵部的秘密清查大乾各节度使部的准备计划,工部的改革计划进程及兵器铠甲打造进度,刑部的对收监官员的处置奏折及配合吏户两部工作的进度,礼部的明年大婚及恩科的具体计划,枢密院的关于江南节度使部的扩军进程,这些他虽然从锦衣卫收集的情报中知道了大体,心中也有数,但毕竟术业有专攻,锦衣卫总会存在偏差的,所以郑文还是仔仔细细的又看了一遍,做到心中有底,才郑重的写下了自己的批语及回复。

有时候,他都感觉精力不够,偌大的帝国,方方面面他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民生、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他都要熟悉,每天大乾的政治中心燕京都要收到数千的奏折,中枢的,地方的,有的专门对皇帝陛下问好的,有的是地方祥瑞的,有的弹劾官员的,有受灾专门向中枢要钱的,有举荐官员的,有弹劾官员……总之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奏折都飞一般的飞到郑文的案桌前。

刚登上皇位的时候,两眼一抹黑,只要收到奏折,甭管是什么样的,还细细的看,甚至还会回复,收到什么地方受灾的奏折还细细的过问、指示相关官员,后来时间长了,渐渐明白,大多数这种奏折只是变相的向中枢要钱要补贴而已什么祥瑞的奏折,更是变相的拍马屁,郑文还会奏折上严厉的斥责……

但后来,郑文渐渐麻木了,有时候他觉得大乾的官员真是有些病态,就再也不回复了,甚至看都不看。

也幸好设置了内阁,大部分的无用奏折及小事都被筛选出去了,否则的话,郑文觉得他怕是会疯掉,但这些官场陋习,他却是深深的记在了心底,只要腾出时间,他会一一改变。

即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哪怕有人会觉得他大题小做,哪怕有人不理解,他依旧会去做,哪怕最后的结果不尽如人意,他依旧要证明,他依旧来过!

此时的郑文并不知道,他软禁唐王及唐王府的举动,暗地里已经是汹涌澎湃。

唐王党势力及太原王家已经联合起来,准备跟他发难!

此时的锦衣卫指挥使郑一却是满脸风霜的在御书房见到了郑文。

郑文坐在皇椅上,认真的批阅奏折,却是头也不抬的问道:“你们锦衣卫这些天不是事情很多嘛,怎么有空到朕这里来,说吧什么事?”

郑一听了,顿了一下,才平静的开口说道:“陛下,臣接到消息,陛下囚禁唐王,唐王党势力已然相互串联起来,准备迎救唐王爷。”

“多大的事,意料之中,虽说落地的凤凰不如鸡,但好歹烂船还有三根钉呢,眼看唐王党大厦将倾,唐王也是自身难保,但总会有人为救唐王而努力的,无关乎忠义,只为了自己。”郑文是头也不抬的说道。

显然这些他心里都有数,唐王党那是郑文心中对唐王郑郊及他笼络串联势力的一个统称,其实燕京中枢六部侍郎这个级别的官员以下的官吏,有超过三分之一或多或少都与燕王郑庄、周王郑桐、唐王郑郊有些关系,但郑文也不能严格的把他们定义为哪个势力所属,因为在他登基之前,朝中除了那些大佬及所庇护的官员不用站队之外,其他没背景的低级官员要想升迁,要想在官场上有所成就,你得会站队,特别是三人各自拉起一票人在朝中为储君之位干起来的时候更是如此,有眼色的官员或主动或被被动的加入了三人中的一方势力。

起初,郑文了解到这些情况还是吓了一跳,但渐渐的他就明白,那不过是特殊时期的特珠产物而已。

郑一听了,皱着眉头,迟疑了一下方才开口说道:“陛下,臣得到消息,这次太原王家也插手了!”

“你说什么?太原王家?”郑一话音刚落,郑文是不敢相信的问道。

于是他是抬起头,放下手中的笔,死死的盯着郑一的脸,又才开口问道:“郑一,你说太原王家?”语气却是平静了下来,但还是有些不相信,又着重的问道。

“是的,陛下,臣接到消息,京中王家的势力已经动起来了,而且中长乐宫中中那位亲自传出的命令,让王家全力营救唐王郑郊,而且京中不少老派贵族势力、新兴贵族势力及文官势力都答应出手了。”郑一是一字一顿的说道。

郑文听了,却是笑了笑,才开口说道:“哦,有哪些势力啊?”

郑一见了,才严肃的开口说道:“臣已得到确切消息,除了太原王氏,曲阜孔氏,洛阳陈氏,邯郸赵氏,长安杨氏,燕京郑氏,都打算出手,准备发动所属势力向陛下上书。”

“至于军功贵族,老派贵族开封侯吴家、大同侯于家,新兴贵族泉州侯孙家,这些都打算出手,至于其他的,臣还没有具体查清楚,还望陛下见谅。”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