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总共制造的银圆四百万出头,一个营的新军每月军饷支出一千五百银圆,现在六个镇的新军编制每月就要花费三十六万。
宫里存留的银圆不足一百二十万,北直隶一百一十六个县,各县根据经济、远近、人口情况拨下三千、五千不等的银圆,五十万银圆就这样砸了下来。其中六成会流落到民间,余下的会作为夏税再分为存留、起运。
起运的银圆会进入太仓,再通过户部发出去。
夏税流转到户部太仓的银圆也就十万出头,银圆能溢价,户部自然不可能拿去采买东西或干别的,更不可能拨给工部、兵部。这部分银圆,极有可能作为官员的银俸发下来,让官员享受银圆溢价的福利。
现在的银圆制度,有一点像大唐初期的铜币,那时候的铜币铸造的成色十足,本身铜含量就高于其面值。这样的铜币铸造的越多,等于给民间让利,能积极刺激民间经济。
夏税只是小头,秋税才是大头。
夏税拨下五十万,秋税怎么也要拨下一百五十万才能勉强平稳、满足各处百姓。
六镇新军军费每月支出三十六万是固定死的,每新编一镇多耗费六万。现在六个镇,每月新铸银圆能结余二十四万。
在不继续扩军的情况下,到秋粮起征时,宫里勉强才能拿出一百五十万银币。
如果明年扩展到山西七十九县、河南九十六县、山东十九县,这可是二百六十四县。两倍于北直隶,就算减半银圆,怎么也得需要五百万银圆。
明年北直隶自身就需要二百万银圆协助周转,一年时间银作局在度支军费后,只剩下二百十万,百万签筒能回购到百万银币,这才不到四百万。
银圆产量限制了银圆滥发,保证市面上银圆溢价、抢手的现象,可也限制吕维、张嫣不能更大幅度散播福利。
其实很多百姓不奢求百万签筒代表的长生,他们更想保存银圆用来辟邪、祈福,市面上银圆紧缺是多方位的。
提升银圆产量不难,不说官方工匠,民间匠人已经能仿造银圆。
当然不是冲压制造,而是摸清楚银圆合金比例后,用最原始的雕刻、打磨方法制造银圆。制造的银圆多少存在瑕疵,和官方工匠制造的冲压机器一样,存在误差。
银圆大而厚,官方工匠冲压制造也存在误差,不像银作局的精美。
银圆辅币小而薄,相对容易制造出较好的品相。
如果银作局只制造银圆,辅币另行冲压铸造银圆产量可以达到每月一百五十万,技术成熟后辅币产量受规模影响,可以每月一百五十万,也可以每月三百五十万。
每月银圆、辅币能生产五百万,耗费白银也才三百万两。
五百万的月产量,每年就有六千万耗费白银三千六百万所以说每月五百万的产量不现实,每月银圆、辅币能有一百五十万,大概就能满足市场流通。
制造太多,会导致银币溢价现象消失。
不溢价了,那就会贬值,会受到抵触。
每枚银圆重七钱二分,用银六钱。如果不溢价,会因含银量的问题导致波动。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