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吩咐门外的家丁,不准任何人打扰自己,拿来纸和笔(读过几年书,房间里还是有的。),用毛笔弯弯扭扭的写着估计只有自己看得懂的字,一边想一边写。这半个月里想过很多很多,但都没有记录下来,更谈不上梳理了。既然决定要离家创业,自然就认真了起来,把自己知道的都好好地梳理了一遍。
一番梳理下来发现,作为忠实的伪明粉,关于明末历史只知道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过程,今年正在发生的宁远之战努尔哈赤会被红夷大炮轰伤致死,皇太极继位。京师会发生王恭厂大爆炸,就是有名的天启大爆炸,具体发生的细节一无所知。除此之外,今年还会发生什么自己一无所知。不过不知道也没关系,好歹也知道历史事件的走向,这点就意义重大。
还知道小冰河已经来临,这段时期的气候非常异常,冬天特别寒冷不说,该下雨时不下雨,不该下雨时下个不停,各地旱灾洪水还不断。此时水利设施更是年久维修,根本不能有效对抗再难,只能靠天吃饭,再加上当时的官场糜烂,粮食储备工作做的很不好,不能有效平抑粮价,导致粮食价格非常不稳定,大起大落。遭灾的年份粮食很贵,丰年粮食不值钱,自耕农纷纷破产。同时大量的土地集中在大官僚和大地主手里,他们只管自己一亩三分地,使得问题变得更加严重。大官僚和大地主手里有大量的土地,但不交税,有大把的银子,个个富的流油,却藏在地窖里,导致国家根本没有办法应对各种天灾人祸,导致局势彻底糜烂。总之导致大明王朝的最终灭亡原因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
还知道如今正是大航海时代,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有人统计这段时间海外流入三亿多两白银,占当时全世界白银总量的三分之一。受外来白银的影响,南方的手工业得到极大的发展,始明朝成为全球轻工业中心,产品出口到全世界各地,但舰船和大炮等需要基础研究的重工业却远远落后西方国家(像极了改革开放前三十年)。这个时候的海贸和唐宋时期相比最大的特点是明朝是大宗贸易,唐宋是奢侈品贸易。得益于大航海,明朝真正意义上实现全球贸易,就连美洲普通人和东南亚土著都能穿上中国产的衣服,这就是为什么历史课本上说明末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原因。有史料记载当时商人的资本极为有雄厚,有大批资本上百万的商人,资本二三十万两的只能算中等商人。明朝如此繁华的景象在欧洲也有详实的记载,可见当时工商业之繁华,可惜如今没有多少人了解这段历史。这段失败的历史对如今的中国都有极大的参考意义。
总之大明就是个怪胎,内部危机重重,外部热闹繁华异常。如果当时治国的这帮人稍微有点远见,随随便便就可扭转这种不利的态势。总之大明亡于自己的无知。
以上就是对大明所有的了解,除了这些,对如工商从业者收入多少,寻常老百姓生活情况怎么样一无所知。可惜如今被软禁在家里,再有机会出去,第一件事就是全面了解东莞城普通老百姓的生活状态,好为以后的大计做准备。
对于后世能用的上的科技也细细梳理了一番,发现能用得上的很少。记得最清楚的是一些土法制药和炼钢铁的原理,具体怎么操作就不清楚了。至于香皂,玻璃什么的怎么制造根本就不清楚,枪炮的制作就更别说了。最大的优势在于了解怎么建立一套完整的科研体系,和管理的先进性上,但在这个时代实用不实用就不清楚了。
不过关于后面发展道路也想清楚了,最有前途的造反和当海盗目前肯定是不行,一没兵二没船,万一败了万事皆休。再说明末南方小灾不断,但并没有大规模的遭灾,所以就不存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造反根本行不通。海盗事业也得有大船,有人才行,靠海盗起步太难了。应该利用自己的优势,生在富豪之家,拿到起步资金肯定没有问题,所以最保险的是从商业开始。大明有钱人多,只要能想办法把他们藏在地窖里的银子挖出来,就有花不完的钱,再加上海贸的丰厚收益,如果做得好肯本不会为资金发愁。稳定之后再往海上发展,等到能称霸整个东亚海洋,大明唾手可得,这是最行之有效的一个方法。
听见外面吵架的声音,尹恺之抬起头,发现太阳已经偏西。看着眼前堆着厚厚的一沓纸,内心无比的满足,小心翼翼的把稿子收进柜子锁好。
见香儿和家丁争吵,尹恺之问道:“你们吵什么?”
香儿见少爷出来了,立马告状起来:“三少爷,奴婢给您送饭,他们不让进来。”
听到送饭,尹恺之还真有些饿了,这该死的明朝,一天吃两顿。见他们不让香儿送饭,尹恺之不怀好意的看着家丁,家丁见少爷的眼神不对,慌忙道:“是少爷吩咐任何人都不能打扰的。”
一想还真是这么一回事,也就不再计较,招呼香儿赶紧进来。吃饭的时候想起阿福还没给自己说风月楼的事,估计是被难住了。估计阿福被李夫人吓破胆了,不敢人性的和家丁吵架。
见阿福进来,尹恺之赶紧问道:“老鸨那边怎么说?有没有见到紫烟姑娘?”
“答应给三天时间,三天一过,协议失效。”接着阿福道:“三少爷你也没叫我去见紫烟姑娘啊!”
听了阿福的话,尹恺之放心了下来,起码还有三天时间。想问题想的有些头疼,吃完饭后在院里散了散步,见天黑了,这年头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就回去睡觉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