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无言的藏锋舞的很慢,每一招每一式却不拖泥带水,一一呈现在李左车眼前。

紫檀轻轻奏起了悠扬的古曲,合着那漫天白雪,意境绵延。

李左车学着夏无言的样子耍起一个个不太规整的剑花,在冰天雪地里一剑剑挥舞,也算是有五六分相似,倒有些习剑天赋。

……

就在夏无言教李坐车读书学剑的一年里,赵国又发生了很多她不知道的大事,秦国为了报复赵国发起伐秦之事,七十余岁的蒙骜统帅大军北出太行,攻打赵国的龙、孤等地,防止李牧的雁北大军南下救援,同时,长安君成蛟驻兵上党郡屯留,意图直逼都城邯郸。

赵国则令近几年飞速升迁的将军傅袛驻扎于平邑,又令将军庆舍领军防范黄河一线,以应对齐国从赵国背后反扑。

本是赵国的一场危局,长安君成蛟却在屯留裹足不前,长期停留,使得已深入赵国的秦国北路蒙骜大军一下子成了一支孤军。

长安君年方十七,不谙军务,凡事尽付于樊於期,樊於期走进营帐的时候,对长安君沉重地说道:“某今日提前来吊唁长安君。”

长安君大为惊恐,急声问道:“将军此意何解?”

樊於期盯着长安君惶恐的眼睛,许久才缓缓说道:“咸阳城的大王并非先王所出,而是吕不韦与太后**苟且所生,他们夫妻父子,聚于一室,忌惮的只有你这个先王之子。

如今他们假托兵事,便是将你挤出咸阳,却只给了五万军卒,五万大军哪里敌得过庞煖十几万大军?若蒙骜兵败,君不支援,咸阳便会责难君支援不利之罪,而若君前去支援,又哪有战胜的可能,必然死无葬身之地,如此借刀杀人,委实令某寒心。

大秦将要换姓,某趁着你还有一口气的时候告知于你,望你早做打算。”

长安君“扑通”一声,倒坐在椅子上,哪里想到平日里与他和睦相处的王兄居然是奸臣之子,更是对他包藏祸心,他本就城府不深,性子温和善良,一念及此,低声啜泣几声,抹着泪说道:“若不是将军,我恐怕将会身首异处。”

樊於期不动声色地望了一眼长安君,心想有戏,他本与吕不韦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只有依附于长安君谋反,才能有一丝生机,于是低声说道:“如今蒙骜与赵国孤军作战,不出意外将会大败,君手握大军,不如兴兵伐罪,以申大义,秦国上下必然无不奉君之社稷。”

长安君按着手中的剑,面色激动地说道:“大丈夫死则死耳,怎能屈于那商贾之子?今日成蛟便以五万之众,申之大义,广告天下。”

在蒙骜进退两难之际,庞煖再次挂帅,趁此良机亲率大军北上抗拒蒙骜,这一战赵军奋勇争先,人人悍不畏死,杀的秦军大败,又在密林深处埋伏秦国败军,乱箭射死了蒙骜,秦国北路大军大败而归。

年近八十的庞煖大败功勋卓绝的秦国大将蒙骜,再次令天下震惊,也使得长安君成蛟畏缩于屯留之地,不敢再进半步。

天下间的形势一下子变得迷离起来,绝境之中的各国仿佛抓到了一根救命稻草,纷纷遣使者入邯郸,交好赵国。

志得意满的赵王偃意气风发,欲成就武灵王时的辉煌,于赵王城中大肆扩建演武台、点将台,也借此机会为自己修建舞榭歌台,赵王宫在原来的基础上整整扩大了一倍有余。

一到夜里,赵王宫灯火通明,犹如白昼,靡靡之音不绝于耳。

赵国朝堂之上对于赵王之举发出异议的大臣,接二连三遭遇冷落,早朝俨然成了赵王偃他的一言堂,又有春平君、郭开等人怂恿、蛊惑,越来越多的大臣心灰意冷,挂印而去。

恰逢原王后甍逝,郭开等人便怂恿赵王偃立宠妃倡女为后。而赵王偃早被倡女迷失了心窍,不仅立她为后,还废掉了原太子嘉,改立公子迁。

赵王偃借此机会赶走了朝堂上苦苦劝谏的大臣,也终于将老派官员一扫而空,提拔了自己的心腹。

可他仍然心有遗憾,一想到那个白甲将军,他便微微叹了一口气。

醉生梦死的邯郸城度过了一个阴云密布的冬天,时间也到了赵王偃六年,立春之后的邯郸城依然有些清寒,城外的漳水也开始解冻,一匹黑马载着传令兵踏着浅水疾驰而来。

听闻秦王弟长安君成蛟,欲在屯留造反投赵的消息后,赵王偃兴奋地连履都未穿,连夜召见了庞煖,将饶地封给长安君。

……

屯留军营之中,长安君成蛟布告天下:今正非先王子嗣,乃据人主之位;不韦大贾,手无寸土之功,徒以有娠之妾,巧惑先君,而至相职。嬴政乃不韦小子,太后实不韦宠妾——故秦将易姓,举国震怒。是可忍,孰不可忍也!长安君乃先王骨血,不忍祖业旁落,遂起雄兵百万,奉天伐罪。大军到日,秋毫无犯。望天下贤士,同诛吕贼,秣马厉兵。地鉴其志,天表其功。共饮嬴政血,一聚咸阳城!

樊於期执剑立于大军之前,高声说道:“即日拔寨,攻取咸阳,以正先王之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