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景兴一日之内便攻陷了黎阳,夺取了敖仓,让韩玄子措手不及,但还未等韩玄子派兵反攻,噩耗传来,刘景兴军势如破竹,又夺一郡。败军逃回宿州城,纷纷传言刘景兴会施妖法,能飞沙走石,召唤天兵天将,韩玄子连斩数人,还是禁绝不了谣言,一时间军心大乱。
不久,又传来消息,刘景兴举兵三万,直奔宿州城来。韩玄子大怒,倾宿州之兵前来迎战,不料秦明和蔡谟每人得到了五千援兵,阵法威力大增,一战便歼灭宿州军,连韩玄子本人也被王闯率兵擒获,宿州文武被俘无数,见韩玄子都被擒,知道宿州易主,便纷纷降顺。刘景兴遂夺取了宿州全境,自领宿州牧。
秦明、蔡谟等人在前攻略,刘景兴在后接收城池,收拢降兵,安定民心,这时候的张溪反倒闲了下来,每日就是打坐练气,或者打磨剑法。
这一日,张溪练剑之余,出门闲行,走到一地,发现拥挤了大批流民,知道是刘景兴设置的流民招募点。现在刘景兴手上有粮,地盘急剧扩大,急需人手,便大肆招募流民从军。
张溪看了两眼,正准备继续前行,突然见人群骚乱起来,两名士兵架了一人出来,将他丢在一旁,喝道:“将军说了,只招青壮年,你这糟老头子还来凑什么热闹,再敢胡搅蛮缠,小心军棍打你。”
那人年纪其实并不甚大,看起来五十出头的样子,见士兵这样说,他也喊道:“你这人心肠怎么这么硬,就不肯给我一碗饭吃,我孙女都快饿死啦!”
那士兵道:“你肚子饿你去施粥的地方去喝粥去呀,你到这来干啥?”
那人道:“我能干活,为什么要去喝粥?”
那士兵一时也跟他掰扯不清,见他只是嘴上嘟囔,便也不管他,愤愤的走了。
张溪心下一动,想起一事,便也没有心思再逛,径直回府,命侍女准备纸笔,奋笔疾书。
第二日,张溪从定坐中醒来,练了几趟剑法,见时间差不多,便在侍女的服侍下换了将军服,去州衙议事。
刘景兴平灭韩玄子,将治所迁至宿州城,每日都要召众将议事,张溪最近忙于练功,已经有数日没到了。见张溪到来,刘景兴笑道:“张将军今日怎么有空过来?”
张溪笑道:“近日忙于修行,数日没来议事,实在抱歉。不过昨日心有所得,今日便来了。”
刘景兴笑道:“哦?请张将军速速道来。”
张溪递上他写好的折子,刘景兴打开道:“屯田策?求贤策?兴学策?”
张溪道:“正是,现在各方势力招募流民都只招募青壮年,但实际上只要是人,都有其用处,岂能将之拒之门外?是以我提出这屯田策,可招募流民建立屯堡,进行屯田,由官府供给种子和农具,组织流民耕种,其收成可采取分成制,官府取其收成之一半。如此则既得军粮,又得民心,还可得兵源。”
刘景兴细读张溪之策,大喜,传给徐先生看,徐先生赞叹道:“只此一策,张将军可称国士了。”
张溪笑道:“言重了,另外还有求贤策,明公可广招天下之人才,只要其有一技之长,皆可用之,有德者用其德,有才者用其才,只要明公求贤若渴的名声传出去,则天下人才必蜂拥而至,明公就不用忧虑地盘太大,无人治理了。”
刘景兴点头道:“此言深得我心。将军之求贤令文采甚佳,感人至深,可以直接发送至各州去了。”
张溪道:“不光要招募外来人才,还应重视教育,广设公学,令适龄儿童就读,官府给其膳食。如此则不出十年,人才必荟萃于宿州之门。”
刘景兴略一沉吟,也点头应下了。他想了想,对张溪道:“张将军诚乃国士也,这三策都甚佳,只是在施行人选方面,将军可有推荐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