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明东征提督:李如松,如此神勇神武,让明军将士们瞬间士气大振,继续浴血奋战,双方又打成了僵局。
在这个紧要关头,从马山馆撤下来救援的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明东征左副总兵左参将:郑文彬、明东征左副总兵监军:王鲁希,率领的援军终于赶到了,从倭军尚未合拢的北面一气杀入,为被困的明军们打出了一条后退的生路。
这支援军带有自己本部的一千骑兵。
此时明东征提督觉得反击的机会来了,他并没有打算撤退,而是继续试图整军出击,但幕府治部少辅:吉川广家、幕府代总大将:户川达安、幕府三河守:吉见元赖、幕府左卫门佐:天野五郎兵、幕府右兵卫尉:三吉殿、幕府周防守:佐波殿,等倭军将领纷纷上前夹击。
这让明军有些招架不住了!毕竟没带火炮以及火箭、战车,故此明东征提督见倭军势大,一时间不能抵挡。
而仅在明军后方跟随的李氏朝鲜都元帅:金命元,则带领一百名李氏朝鲜军队负责观战,全程不敢参与作战,与李氏朝鲜京畿右道防御使:高彦伯,汇合之后开始远处放箭。
很快明军就向北方的惠阴岭撤退,在被倭军追击了一段路后,亦于酉时回到了王京,至此「碧蹄馆之战」画下序幕。
战乱过后,明东征提督通过审问倭军俘虏以及截获李氏朝鲜文书中所得情报,重新估计了一下倭军人数,他断定李氏朝鲜官员说谎,并且还发现→射伤我之家丁及马匹者,俱是尔国之箭!
这充分的说明了,有李氏朝鲜人在帮助倭军作战,让他非常失望。
正月2日,明东征提督在上报战况给朝廷兵部怒斥李氏朝鲜的文书后,便返回了临津江重新布防。
2月初6日,明神宗:朱翊钧,为了堵住群臣的嘴稳定局面,也想把明皇三子:朱常洵,留在京中暂不封为亲王就藩,便下诏暂停三位皇子并封王之皇命。
2月14日,跟随入李氏朝鲜王国作战的明南镇抚司锦衣卫指挥使:史世用,派出的南镇抚司锦衣卫队侦查,得到情报称;李氏朝鲜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内,有倭军二十万人,且声言幕府关白:丰臣秀吉,欲要亲自出征李氏朝鲜王国?
为此明东征提督当即下令诸将们,分布在各处要害之地,扼守大同江等处,又得知幕府兵库小允:平秀嘉,占据了龙山县,囤积仓米数十万石,而龙山大仓本为李氏朝鲜王国的大仓,里面囤积了李氏朝鲜王国数十年的粮食。
在京畿右道汉城府被倭军占领后,龙山大仓就成为了汉城府倭军的军粮库,后来倭军运来的粮食都存放于此地。
明东征提督得到了这一情报后,即刻密令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明御倭副总兵:李如梅,率领敢死队7百名勇士,深夜奇袭龙山大仓。
十三座大仓,数十万石粮食,一夜之间尽被焚烧得干干净净,军粮一失让李氏朝鲜王国半岛的倭军们全线进入被动状态,陷入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之中
倭军不得已,于4月1日彻底搜刮不到粮食之后,商议决定撤离京畿右道汉城府王京,退守尚庆左道庆州府釜山浦地区。
在侵朝倭军退出王京之后,明东征提督就遣将分扼要害,以明东宁卫右参将:李宁、明辽东总镇左副总兵:祖承训,据守在京畿右道开府城,明东征左副总兵:杨元,据守在平安西道平壤府,明东征右副总兵:李如柏,据守在咸镜北道宝山县、明辽东总镇右副总兵:查大受,据守在黄海左道临津江一带,明四川副总兵:刘綎,据守在尚庆左道庆州府釜山浦海口,李氏朝鲜王国战局至此略定。
4月20日,明辽东经略:宋应昌,明东征提督:李如松,两人商议之后决定再派明御倭游击将军兼通事:沈惟敬,前往倭军大本营中议和。
临行前明辽东经略特意交待道“此间和议,汝既专主,吾不当欺李氏朝鲜,亦不敢诬朝廷,尔须率策士五人,领倭众归幕府,受关白降书以来,本部院得此,定会转奏,请旨册封关白为郡王,使之进贡,勿令误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