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连串的头衔挂着,无形中就提高了自身的地位,尽管这其中大多名不符实。

但是夫余王上并不知道真假,也就信了,至少这些头衔听起来,的确有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地位。

内心的疑惑依然存在,但脸上却毫无表情,只是说了一句“坐。”

于是,陆逊就跪坐在了一块早已准备好的毛皮软垫之上。

“不知使者前来所谓何事呢?”

这话不尉仇台问的,而是一旁的翻译问的。

陆逊笑着伸手入怀,摸出了两样东西,方在了面前。

见他面前多了两个锦盒,尉仇台也心生好奇,便问道:“此乃何物?”

陆续笑着去过其中一个,打开道:“此乃我大汉天子所授之夫余王印信。”说着就将锦盒递给了一旁的下人。

夫余王接过玉制的印信端详了一眼,上面的确刻有“濊王之印”的字样。心里顿时信了几分,但这东西对于他来说并没有非常大的吸引力。汉室今非昔比,早已没有那种威慑力了。

而他哪里又知道陆逊的这印根本就是假的,只是从诸葛亮那边要来的工匠所刻。这种事情在陆逊看来根本就是小事。可在夫余王对汉人的认知来看,是绝无可能作假的。

紧接着,陆逊又拿出另一个盒子,里面则是以布帛制成的一封文书,上头的内容则是江东吴国本与夫余乃是同宗,愿与夫余国交好,缔结同盟。

这自然也是假的,但东吴如今的实力之大夫余王也有所耳闻,两国之间也没有太多的利益冲突,自然也愿意交好。这期间哪怕是多一些贸易往来也是好的,尤其是江东缺好马,而夫余则正好盛产好马,看起来合情合理。

接连的喜悦让夫余王对陆逊也是感官大变,笑眯眯道:“原来上国使节来此乃是与我缔结同盟的,此事倒是好说。”

陆逊却是脸色一暗道:“原本是有此打算,可是我军在玄菟郡时截获了一文书,在下为王上很是担忧啊。”

说着,又从怀里去出了一张皮卷递出。

夫余王不解,接过文书,这应该是高句丽王写给曹魏将军夏侯惇的信。内容很是普通,也没有做什么暗语处理,但在尉仇台看来却极为不普通。

陆逊观察着尉仇台的表情,只见其眉头紧锁,显然是在思考着什么,顿时心下大定。毫不在意的等着尉仇台说话。

等待了一会后,只听夫余王说道:“这又有何不妥之处?”

陆逊道:“我乃远征军的将军,既然来到此地,一些军机密要自然心中有数。王上又何必假做不知呢?”

翻译并没有急着说,这话有些冲,忙问道:“此话怎讲?”

陆逊继续道:“王上与公孙康、高丽王是何打算,大家心知肚明。可高丽王又有何图谋,王上又可知晓?此番与我同来的乃是魏国将军臧霸之子,故而才可截获此信,王上若是不信,大可派人查实。”

陆逊的话亦真亦假,就算是夫余王去查,也多半只会印证他的话而已。至于信,自然也是假的,但在前两样让夫余王欣然接受的“真货”之后再出现的假货,可信度就非常高了。

根据陆逊的推测,高丽暗地里肯定会和曹魏或是鲜卑人合作,试图拿下乐浪郡。届时,无论是曹魏还是鲜卑人夺取了辽东,对于夫余而言都不是好事。

夫余与高句丽之间的矛盾也不小,若是高丽得势,南部的百济诸国根本挡不住高句丽的战轮,再想要扩张唯一的途径便只有向北攻取夫余。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夫余王看到信之后也想到了,公孙康和他算是同盟关系,他还是信任的,但他对高丽王却有着很深的猜忌。

听完了翻译的述说,夫余王更加肯定了陆逊的意思,于是问道:“使者可是有良策?”

夫余王并非是那种城府太深的人,几句话一说,就已经开始露出底了。这正好中了陆逊的下怀,当下陆逊便说道:“我大汉远征军千里来此,所求者乃破去鲜卑一族的围攻,夫余国与鲜卑一族素有仇怨,若是王上愿意相助与我,那在下自当有办法助王上获得利益。”

听到“利益”,夫余王不由的再次动心。于是又看了一眼手中的羊皮卷,说道:“有些事……嗯……可能还需斟酌。”

陆续知道夫余王的顾虑所在,若是真按诸葛亮的猜测,那么眼下夫余、辽东、高句丽便都是同盟的关系,夫余王为了稳妥起见,也不可能冒然的对哪一方采取行动,这是自毁长城的行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