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灯明烛,水果点心。

一对乐班在大厅一侧吹箫拨琴,乐声清润。

珠帘后有舞女翩翩,歌声徐徐。

杨士廉与杨夫人相坐饮酒,夫妇皆面带春色。

杨士廉:“一轮明月婵娟照,半是江南悠闲人。”

杨夫人:“诗情大发,可见得兴致勃勃。”

杨士廉:“老夫乃无可雕弄之材也,只是月明夜朗,歌舞升平,加之近年风调雨顺,阖家平安,自然有些高兴罢了。对了,琼英怎么不见出来?”

杨夫人:“春梅,唤小姐前厅赏月。”

正在给杨士廉斟酒的春梅立身着礼。

春梅:“回禀老爷,夫人,小姐身体有些不适,正躺在床上发汗。”

杨夫人:“那你就回去吧,伺候小姐要紧。”

春梅施礼后退下。

杨夫人:“老爷,奴家进杨家三十余载,只生琼英一女,因爱女而慎于择婿,致使及笄未嫁,如今已知晓风月,留深闺,恐妙龄消逝,于琼英不利。”

杨士廉饮着绿茶,面带笑容。

杨士廉:“何必庸人自扰?老夫早已成竹在胸。今冬明春,定与琼英许配人家,以解夫人忧郁。”

杨夫人:“老爷有何妙计?”

杨士廉:“还记得上次说的话吗?老夫只待此次京试张榜之后,便要从中优选贤婿。”

杨夫人:“豪门富家你不允,却偏偏青睐那些初登黄榜的少年书生,真不知为何而想?”

杨士廉:“初生牛犊不畏虎,少年书生满腹锦文,乃国家栋梁,岂非那些公子王孙,吃喝玩乐所能比拟。”

杨夫人不以为然摇头。

杨夫人:“只怕琼英不乐意。”

杨士廉:“父母之择,女儿岂有不允之理?”

郑寓书房

红纱亮烛与透窗明月相映成趣。

书房收拾整洁,琴瑟伏案,玉箫挂墙,清香盘绕,书籍满屋。

郑文焯笑脸盈盈跟随在杨琼英身后。

杨琼英站在书案前,环视着。

郑文焯:“小姐请坐,容小生前去斟茶。”

杨琼英:“相公止步,奴家有几言相问。”

郑文焯::“小姐请讲。”

杨琼英偷偷瞄着郑文焯,垂下头去,几欲吐言,却又中止,但终于鼓足了勇气。

杨琼英:“相公对今宵月夜有诗词之兴吗?”

郑文焯:“惭愧。刚才在等待小姐之时,倒是拈得一首,只是过于笨拙,不足挂齿。”

杨琼英:“奴家洗耳恭听。”

郑文焯稍一定神,开口而出。

郑文焯:“明月皎洁满中庭,尤记当初绿轿影。隔墙频步盼玉娇,何期纱裙倚银屏。”

杨琼英:“相公七步之吟,实乃旷世之才。”

郑文焯:“小姐学识渊博,续貉之事,记忆犹新。此次还望小姐开金口,启樱唇,唱和一律。”

杨琼英:“奴家不才,岂敢与相公唱和?”

郑文焯:“如蒙小姐不弃,定会唱和。”

杨琼英默默无言。

郑文焯:“小姐请。”

杨琼英:“中秋谁与诉春怀?半掩羞面下玉台。有意凭君看月明,东风送取花香来。”

郑文焯拍手称好。

郑文焯:“小姐满怀笔墨,开口成章,真乃苏小妹第二。”

杨琼英:“相公见笑了。”

郑文焯:“小生才疏学浅,有一句不甚明白。”

杨琼英:“相公请。”

郑文焯:“小姐说有意凭君看月明,不知君指何人?”

杨琼英羞怯遮面,无言以对。

郑文焯向前一步。

郑文焯:“愿闻其详。”

作者闲话: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