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此时此刻的郿坞已处于一片火海当中。而今日之结果,徐承自一开始便早已清楚。其实以他对历史进程的了解,无论是董卓、王允、亦或是吕布,完全可以去择一方势力,借机攀附上位。
可那又如何?这些看得见的血腥和厮杀都只是结果,本质上是背后几大势力之间的争斗,千百年来从未停止过。其最终诉求便是谋取各种资源,使得家族势力枝繁叶茂,生生不息。
面对如今的这个乱世,前景走向不明,那些大的家族秉承着不把鸡蛋放入同一个篮子的原则,便会将族中才俊放入不同阵营投效。
比如说颍川荀氏。荀彧投效于曹操,其四兄荀谌投效于袁绍,其子侄荀攸效力于中枢,官至是黄门侍郎。之前和越骑校尉伍琼等人谋刺董卓未成,至今仍身陷囹圄。
董卓如此暴戾不仁,死后朝廷也仅仅是夷其三族,而不是诛九族。为何?因为其同孝灵皇帝生母董太后颇有些渊源。其间盘根错节,远超常人想象。
这种尾大不掉的局面,是没有最终赢家的。只能说在某个阶段,某些势力暂时占据上风,某些势力暂时蛰伏。而这无休止的争斗,日后依旧会一直持续下去。
世家大族如此,那些寒门子弟便少了多样化选择,只得像赌徒那样孤注一掷,择一方势力而侍之。所以也不要一味地斥责吕布三姓家奴,因为他孑然一身,分身乏术。且形势变换太快,在趋利避害本能驱使之下,没得选择。
而徐承的处境同吕布颇为相似,同样也是孑然一身。若是深陷董卓和王允间的争斗,便如同一粒被飓风席卷的尘埃,一旦失手,便是万劫不复。
除此之外,还会遭受同样渴望攀附上位的同僚们的算计。而自己在这些势力眼里,亦只是一个有价值的工具和棋子。一旦失去了利用价值,便随时可以被丢弃。
对徐承而言,此趟接近董卓,唯一有价值之物便是郿坞内堆积的粮食,能换出来多少便是多少,只有这个才是最实际的。用来接济汉中流民,也算是劫富济贫了。
正思虑间,突闻前方林子里出了响动,大片惊鸟骤然腾空飞起,遮天蔽日。徐承知道必定是发生了什么变故,便蜷缩在原地屏息观望。
很快,前方便响起了纷乱清脆的马蹄声,接着道上出现了三骑。借助昏暗的光线,徐承诧异发现最前面骑马之人正是董白,而其身后两骑一边大声吼叫一边仍紧追不放。
此时的董白已是精疲力竭,狼狈不堪,早没了初遇徐承之时那种举手投足的跋扈气焰。这一路狂奔,射箭放倒了对方十余人,而自己随身携带的两个箭袋亦是空空如也,颤抖的右手也因频繁开弓而无力下垂,同时左股和肩胛上各挂一支箭矢,整个人萎靡趴于马背之上,只能勉强支撑着不摔落下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