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光下的青瓷盆上满是细细的裂纹,刘洪起不知道这是宋代之物,他也不想知道,他只是不能直面朱恭枵,便只能垂首看着这只青瓷盘子,他坐在下首,也就是背门的位置,上首并排坐着朱恭枵与张国纪。朱恭枵道:“熬盐苦,熬盐苦,四季只落一堆土,逃荒要饭又上路,开闸灌地,岂非又灌出一片盐碱窝子?”。在刚才的闲谈中,刘洪起说黄河已高于地表,为何不在河堤上开闸灌地,这却是外行话,刘洪起不晓得黄河水的厉害,水灾只是其一,凡是黄河水长期浸泡的地方都会沦为盐碱地,寸草不生,黄河两岸有大片盐碱地,比如眼下他们停泊的地方,在后世就出个治理盐碱的***。所以黄河水不能用于灌溉。

张国纪也附和道:“两岸熬盐的百姓,扫万斤土,费五百斤柴,历时半月,不过熬得数十斤小盐,延津,封丘一带,夏秋水汪汪,冬春白茫茫,多是树无叶,鸟不飞的不毛之地”,又问道:“听闻你在西平有个寨子,寨中原是些土寇,被你收服了,你又央及元大人使抚标营的军马助耕,又欲行屯垦,是怎生个章程?”。朱恭枵诧异道:“西平刘扁头说的便是你?”。刘洪起笑道,不想学生之名已哄传长安,他对张国纪道:“学生欲在河南团结乡勇办贼,为难者一为人,二为地。学生寨中五千人,乡兵不足五百,若寨妇弱只吃饭不杀贼,何以自存?这是人。另有一宗,地,寨子周遭地亩皆是有主的,学生又何以屯垦?故此一是人,学生寨中需对老弱行军法,二是地,无地便无粮,又如何活人?”。

张国纪闻言,思索良久,那些地主立寨子自保的,多是几家大户在寨中协商事情,没有真正有力的头领,依靠这种寨子自保已是勉强,更不要谈出击。张国纪问道,你欲何为?刘洪起回道:“中原草莽,匮乏已极,学生请在非常之时,非常之地,行非常之法。所谓非常之法一是对百姓行军法,如此方可全民守战,二是借地耕战,待平贼之后再将地亩发还主人”。

张国纪想了想,问道:“我且问你,地被你借了去,还要被你军法,人家如何肯”。

刘洪起道:“明白不过伯爷,学生只用流民,那些有产业的,学生如何依傍得上,早前有人主张以辽民守辽土,何为辽民,不过是辽东流民,那些有产业的辽民如何肯做军兵。用流民是一宗,至于地,在此非常之时,非常之地,便是有良田千顷,也无以耕种,不若借与国家使几年”。

张国纪问道,你寨中那些有产业的,如何处置?刘洪起道:“不愿从军者可迁离寨子。伯爷,中州事急矣,此事断在必行,不如此,学生只怕中州非复人间矣”。不知不觉中,朱恭枵听得专注起来,这时,他道:“刘先生说的事儿是三件,一是用流民,二是借地,三是迁人。难,只刘先生劳而无益,祸不旋踵”。刘洪起道:“成败勿论,此心唯有天地鉴之”。张国纪却叹了一声,道:“天下事直无一人敢任者”,又道:“可是叫我代你转奏?”。刘洪起闻言,起身朝张国纪深施一礼,道:“容学生再想几日,自会沥血吁请,敢请伯爷代为冒昧批陈”。张国纪道:“小老儿拭目以待。还需朝廷赏你个有名目的官儿,才好做有名目的事儿。若是个卫所官儿,只怕寨中不依,人家并非军户,莫要弄炸锅了”。

众人又聊了一会,朱恭枵道,天晚了,歇了吧。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