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宗时期,将“同中书门下三品”之名改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另置枢密使一职,以宦官为之,负责接受朝臣以及四方表奏,并宣达皇命。
由于枢密使地位之特殊,皇帝的诏令、大臣的奏章都由他上传下达,加之随着唐末宦官权力的恶性膨胀,枢密使的权力也迅速膨胀起来。
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宦官王守澄因扶立穆宗有功被封为枢密使,成为了皇帝与朝臣之间的沟通桥梁,得以参与机密,干预国政,一时之间,枢密使权势大盛,甚至达到了任意废立君王的地步!
正如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所说:“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不过这一时期的枢密使还不能直接参与宰相议事,之所以能够弑君、废君、立君,主要还是因为掌握禁军兵权,又容易接近皇帝的缘故。
但到了唐僖宗光启二年一切都变了!
宦官杨复恭因平叛有功,官居枢密使、左神策军中尉、六军十二卫观军容使,封魏国公,实封八百户,赐号“忠贞启圣定国功臣”。两年之后,杨复恭又因拥立昭宗有功,加开府仪同三司、金吾上将军,专领禁兵。
完全掌握禁军兵权之后,杨复恭将手伸向了相权,“宦官杨复恭、西门季欲夺宰相权,乃于堂状后贴黄,指挥公事,此其始也。”
当时,军国大事的商议流程大致是“若内中处分,则令枢密使宣付中书门下施行,其权任已侔如同宰相。”
除此之外,为了扩大手中的权力,杨复恭还将所收养子六百人,派往各地担任监军,从而把地方的军政大权也收归自己手中。
自此,天下威势,举归其门!枢密使的权力也发展到了巅峰,可以上胁天子,下凌百官,专制朝政,威震中外!
唐昭宗末年,宰相崔胤想借宣武军节度使朱温之手铲除宦官,于是矫诏令朱温带兵赶赴京师。
朱温进京之后,大肆诛杀宦官,并以心腹蒋玄晖为枢密使,宦官垄断枢密使的现象开始改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