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楼应试第二关打茶围,雷洪不品茶思考议题,而是问侍女要起酒来,可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不过,侍女终究是看在到手的一千两银票份上,微笑着道:“相公若是能在此关胜出,便可与我家小姐共聚午餐,到时自然有酒。”
中年文士和年轻公子听闻今日与往日不同,竟然还有此等机会,顿时开始讲起议题来。
年轻公子抢着道:“在下认为南寇北虏皆是我大明心腹之患,应一面北据胡虏,一面南灭荡寇。”
中年文士却不同意此说法,冷哼道:“笑话!以朝廷之实力,岂能同时做到两面据敌,若是同时开战,只怕南北皆失!”
他说得不无道理,正所谓面面俱到则面面俱失,按大明的实力根本就做不到,年轻公子所说的确是太过于太理想化了。
年轻公子则坚持道:“并非如此,回想当年袁崇焕镇守宁远,那是何等威风,直叫鞑子闻风丧胆。若非鞑子奸计,奸臣陷害,只怕如今我大明早已天下太平。”
袁崇焕之死已时隔多年,在有识之士的眼中,他早已不再是当年认定勾结鞑子的叛徒,甚至崇祯也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只是他碍于自己面子却迟迟不愿平反罢了。
“袁崇焕并非死于鞑子算计,也非奸臣落井下石。他之所以下狱,完全是因为欺骗陛下五年复辽不成,反而让鞑子突入到了京畿地带。”中年文士一语道破袁崇焕的悲剧人生。
两人说起北据鞑子,自然谈及袁崇焕,不过言语间也非常克制,并不敢论及当今圣上,只怪袁崇焕大言不惭,玩忽职守。
年轻公子此时脸上一阵泛红,改口道:“即便不能两面据敌,也应先据鞑子,满清才是我大明最大的敌人。”
中年文士再次反驳道:“不然,正所谓攘外必先安内,在下则认为南寇才是最大的敌人,朝廷应暂时与鞑子讲和,待收拾了内部流寇之后,再与鞑子一决死战。”
他这番说法在明末的最后几年是很有市场的,朝廷里不光崇祯有此想法,其他部分大臣也有。
但问题来了,崇祯想议和,但他作为皇帝,作为朱家子孙,头顶上顶着‘不议和,不和亲’的光环,自然不能直接提出来,甚至需要在大臣提出之后,还得装作犹豫再三的样子才能拍板同意。
大臣之中想议和者甚众,但找遍一阁、六部、两都御史,却是没有一人愿意站出来说话。
无他,大家都怕成为众矢之的,怕事过之后,崇祯秋后算账,毁了自己的前程和性命罢了!
皇帝惜面,众臣惜命,议和之事也就只能停留在心底层面难以实施,这也就有了近日即将发生的松锦大战。
年轻公子句句被驳,连输两阵,正待再辩,却听闻里厢传出一个声音,问道:“先生见地不凡,敢问尊姓大名?”
此声音如泉水涓涓细流,让人听了有一股如饮甘露的感觉,不娇媚,不霸气,更不似江南女子那种柔弱软语。
中年文士闻言起身拱手道:“在下陈贞慧,见过香君姑娘。”
“原来是复社鼎鼎大名的定生先生,小女子多有失敬,还望见谅!”李香君隔着帘栊道。
所谓复社,是指兴起于崇祯年间,由全国各大文学社团联合组建而成的一个联盟,其规模较之东林党过之而无不及。
陈贞慧此人便是复社四公子之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