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尚的这番话,显然是想到了当下上海的现实,特别是这一两年来上海纺织行业遭遇困境,大量纺织工人下岗的状况有关。

作为劳动密集型产业,上海纺织业曾有过辉煌的历史。自1861年第一家动力机器缫丝厂在上海建成、1878年清朝建立上海机器织布局,上海纺织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曾被亲切地誉为上海的“母亲工业”。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上海纺织工业在全国保持绝对领先地位,被称为上海经济的“摇钱树”,创造了一系列历史辉煌。

不过,几经沧桑,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开始,为适应城市功能转型,上海国有纺织企业进入了长达20多年的大规模调整和战略转型。

这时候, 上海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中,为上海经济做出重大贡献的上海纺织业, 通过“关、停、并、转、改”,要砸掉叁分之二的纱锭.这样一来,55万纺织工人中的绝大多数面临下岗,要被动的应对剧变的人生。

和国内其他地方差不多,sh市下岗方式也有5个类型:买断、内退、‘两不找’、解除合同、发生活费。”可是,习惯了在一个单位从一而终的人们,始终解不开“再就业”这个结;而约定俗成“招人就招年轻人”的企事业单位,也始终过不去这个坎。

这些,都是当前上海的现实。

怎么破局?

这一次民航招聘纺织女工做空嫂,开国内先河,不仅打开了再就业的禁区,而且对各行各业都有非比寻常重要启示作用。

它的社会意义实在太重大了。

接下来的事实上也的确是如此。

“空嫂”一事见诸报端后,“空嫂效应”直接带动着纺织工人的再就业,引发全社会关心。可以说,空嫂事件绝对是“再就业”从一家一户、一个行业一个系统,开始走向全社会共同来关心的“民心工程”。

纺织系统有一个统计, 在招“空嫂”的叁个月期间, 纺织共向外输送下岗职工15846名。这不仅为此后上海纺织工业大调整过程中40余万产业大军的安全转移和再上岗打开通途, 更重要的是使纺织职工充分感受到政府、社会、组织各方的关心、爱护,看到希望,平衡了心态,稳定了情绪。

在18位空嫂的“明星”效应下,更多默默无闻的普通下岗纺织女工,在社会各界的合力推动下,走上城市产业转型中产生的一个个全新岗位.

很直接的一个体现,“空嫂“效应之后,众“嫂“接踵而起:

,继空嫂之后,巴嫂再次引起当时人们的关注;而在巴嫂之后,寻呼台里的呼嫂、地铁中出现的地嫂、商场超市里站出的商嫂、房产中介承担业务的房嫂、里弄街道走出的社嫂、文化宫组建的乐嫂……。

一个个普通下岗工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开垦出新生活的田野。

越来越多企业和部门,开始重新认识纺嫂的能力和价值;越来越多的用工单位,伸出热情的双手。社会上,一股帮助下岗纺织女工再就业的高潮,逐渐形成规模。

此处省略1000字。

就这样, 在那一轮转方式调结构中, 一个全局性的时代难题,慢慢地终于被齐心协力的社会力量攻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