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卓走了以后陆静希把新预算法跟国发第四十三号文件都研究了一遍,自然明白了李卓的意思。综合来看新预算法跟国发四十三号文都对地方性债务及隐性债务进行了规范管理。
在他们这个行业,所有的资金投放都是需要进行采取风险防控措施的,然而地方性国有投资企业从事的大多数是公益性行业,所以经营性现金流并不可观。各大金融机构愿意跟他们合作,无非也就是看中了政府信用的优势,在起项目承建的资金来源端往往都会与当地政府签订政府购买服务进行收费权质押。
但是从李卓给到陆静希的这两个文件来看,以往那种将工程打包到服务里进行购买的操作模式极有可能会被叫停,然而纯正的购买服务体量很小,根本不足以支撑资金投放,这就意味着存在政策风险。
虽然在常人看来这种风险当前还不存在,但是金融行业在某种程度上来看需要做的是把未来可预见的因素也考虑进去。所以一时间陆静希也是陷入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境地。
不过陆静希就是陆静希,她从事金融行业多年,对有些事情看得还是比较清,她觉得她只是需要一段时间缓冲,只要再给她这样一段时间,她一定能突出重围。
所以,在一周以后周五,她把李卓跟杨旎媛叫到了上海,把杨旎媛一起叫过来主要是想撮合他们俩。另外她觉得这种决策不需要放在工作场合去说,毕竟找李卓来做实验相当于是请他帮忙。
晚上的时候她请李卓跟杨旎媛在一家环境优雅而又安静的餐厅吃饭。
“你们俩挺合适的,其实。”陆静希说道。
李卓并没有搭话,他知道陆静希叫他们过来一定是有正事,杨旎媛转头看了看李卓也没有说话。
“好了,既然都不说话那就说正事吧。”说完后陆静希一脸严肃地看着李卓然后说道:“我想进军上游业主,需要你们做几个样板项目出来。”
“好。”李卓并没有问陆静希理由。
“你就不问问原因?”
“你这么安排自然有你的理由,不需要问。”
听着李卓的答复,陆静希觉得其实李卓比她想的要成熟得多,同时也安心了许多。只要李卓能做出几个样板来给事业部的其他区域做参考,那么这一块业务就能迅速起来,自己就可以维持事业部业绩的稳定性,同时部署其他的方向。
至于公司总部在基建及能源事业部进军上游业主以后会如何进行市场划分,她并不关心,她需要的仅仅只是政策变化前的这一段缓冲期。她的目标显然是比开发上游业主要宏伟得多。
李卓说完后陆静希也看了看杨旎媛,杨旎媛则是说道:“我会尽力帮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