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的历史非常悠久。

相传,西汉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汉淮阴侯韩信,在合阳黄河边的夏阳渡,用木罂渡军活捉河东魏王豹时,为解决10万军士吃饭问题,而发明此面。

和面时,在一个很大的瓷盆里,倒进面粉和适量的水。再用一根粗木棒,顺着同一方向搅动。

搅得稀稠均匀了,舀一勺子,倒在一张直径差不多有2尺多的大铁鏊中心。再用半月形的木踅子,从鏊心向四周一圈一圈旋着刮开摊平。

据说踅面的名子,就是由那个半月形的木踅子而得的。

但街上也有把“踅面”写作“旋面”的,想必也与一圈一圈地旋着刮摊有关。

烙熟后,面饼一张张搭在外面凉冷,再切成宽窄与薄厚相当的条形,码得整整齐齐。

这样能保质三、五天,吃时只需在开水锅里滚一下即可。

那可是当时行军必备的食物,就好比是网上卖的成吉思汗军粮牛肉干一样,非常有噱头。

不过,这只是非油炸的方便面。

我们现在吃的,大多是是油炸类的泡面。

这种油炸面的做法,又称作伊面,伊府面。

唐朝邺城(今河南安阳),有位姓伊的将军。

有一次,他回故里省亲,不料回家立足未定,皇帝忽然传来圣旨,令其还朝。

伊家顾不得置办酒筵。

家厨性急之下,将面粉用鸡蛋和成面擀切成面条,下油锅烹炸。

再向砂锅内添入高汤,加入海参、猴头菇、熟鸡丝、玉兰片、香菇、木耳等菜料,并佐以大油、胡椒、辣椒油等。

端给伊将军品尝,既为将军接风,又为将军送行。将军品尝之后,大为赞赏,此面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

伊府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因在民间广泛的流传与改良,传至世界各地。

有人说它是世界上最早的速食面。

其实,伊府面的做法最早是载于明代的,当时人称其为“索面”,可以说是泡面的老祖宗!

西禾面前碗里的面,就是经过特殊的螺旋,运用了踅面的做法蒸烙后,又历经了伊府面手法,炸制而成的泡面!

仔细看上去,金光油亮的面条上,甚至还有金钱一样的烙斑!

西禾挑起了一大筷子,碗里的热气带着面和汤底的香气,一下子散发了出来,令他食指大动!

再也抵挡不住泡面的诱惑,西禾把面条迫不及待的放入口中,齿贝轻开,咬了下去。

然后他的眼睛,立即变得明亮了起来!

面条入口后,第一个特点,就是顺滑!

几乎是“嘶溜”得一下,面条便全部被西禾吸入了口腔里。

这让原本只想先咬断,尝尝味道口感的西禾,不得不把嘴巴塞得满满当当的,连腮帮子都鼓了起来。

就像是它本身就有有生命,突然活过来一般,自动钻入了西禾的口腔!

而齿贝碰触时,面的第二个特点,就是酥脆!

面条不仅经过蒸烙,还进一步进行油炸,这让它的表皮产生了特殊的酥脆口感。

有些金钱状烙斑的地方,会显得额外的酥,其他油炸的地方,则会比较脆。

这种口感与普通的泡面不一样。

普通的泡面,没有完全泡开时,有些泛白,这时它的特点是脆,很多人喜欢这种口感。

但是这样的泡面,味道上其实是有些夹生的,不如完全泡透煮透的入味。

但是完全泡开煮透的泡面,又会变得很软,失去了脆脆的口感。

很多人不得不为把控泡面口感的最佳时机,而感到头疼。

而这个泡面,却完全不用头疼。

因为西禾把它放置了这么久,仍旧没有破坏它的口感!

这也是一个非常神奇的地方!

牙齿咬断面条后,西禾发现了泡面的第三个特点。

这也是他早就看出来的特点,现在被却身体清清楚楚的,感受体会到了。

那就是弹,非常的弹牙!

面条被咬断时,仿佛并不是牙齿挤压切断的,而是它自己弹开的一样。

崩开的面条,甚至会轻轻拍着打齿贝口腔。

这种弹牙的口感,有点像是烤鱿鱼的肉质般,现在却出现在泡面的身上!

继续咀嚼,则是它的第四种特点,有嚼劲!

当然,不是泡泡糖的那种嚼劲,而是近乎拉面的那种嚼劲。

“难道里面,还掺杂了拉面的手法么?”

西禾不禁又疑惑了起来。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可真是一面三做了!

…………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