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太医们都下去了,暖阁的门再次关上。

朱允炆要和他们好好说道说道了。

“诸位爱卿。你们只看到了《国富论》对儒学的冲击,却没有看到这是儒学再次更新的机会,你们谁要是走在前面,以后必然是朱文公一样的人物。”

第一句话就吸引了大臣们的注意力,和朱熹并肩啊,谁不想。

他们不知道明朝中期就有个姓王的真的达到朱熹的高度了。

“朕是一定要对进行改革的,也许会有人说改革死路一条,看看商鞅,看看王半山,都是失败者。”

“但朕是皇帝,天然与他们不在一个层次上,这是朕改革最大的优势,若是神宗一直支持王半山,他的下场也不会如此凄惨。”

“还有,程朱理学为什么会出现?你们可有想过这个原因?为什么不在唐朝、五代出现,不在元代出现,偏偏在宋朝出现呢?”

没有人说话。

“再想一想,为什么武帝就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不独尊其他学说呢?”

还是没有人说话。

“看看,儒学从来不教给你们去探索事物背后的原因。你们常常在讲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你们真的对事物的所以然都了解了?”

“再看看历朝历代编的史书,什么编年体,纪传体,都只想要将史实讲清楚,而不想想为什么会这样。”

“就说王半山变法为何失败,士人们的讨论已经很多了,将其归结为党争啊,罢相啊,又或是其他原因,这真的决定了变法必然失败吗?”

“神宗皇帝还有其他很多人为何开始支持,后来又不支持王半山了?”

“会不会是变法触动了他们的利益了呢?宋朝官家与士大夫共天下,王半山要做的是割士大夫的肉,谁还能跟他站在一起。”

“你们现在一致的反对朕,不过是因为朕要做的触动了你们的利益。严爱卿不反对朕,是因为朕要做的符合他的利益。”

“所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真真是无比正确的一句话。”

“等到大明有一小半人支持朕的做法,朕就有信心将你们儒家全都推翻,如果你们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话。”

“理学成为宋朝的官学,是因为适应了宋朝社会的发展,元朝是一种倒退,不去考虑。如今已经二百年过去,理学还适用于大明吗?”

“这就是儒家考虑的另一个问题了,如果不适用,就借助权力强行将社会塞在儒家刻好的模子里。等到社会的发展将儒家刻好的模子撑坏以后,儒家再考虑革新一下。”

“不管是董仲舒的儒学,还是程朱的儒学的出现,都是因为以前的儒学不适应社会发展才出现的。”

“从这个角度来说,儒学是一个生命力非常顽强的学问,怎么都打不死,朕当然也做不到。”

“但儒学的问题就是没有主动求变的意识,讲求的是祖宗成法,说话一定要引经据典,没有经典的证明,就不能说你的观点有道理。”

“你们就没有想过创造一种全新的语言来解释以前的儒学吗?”

“或者说,你们就不想创造一个积极改革的儒学吗?方爱卿?”

“臣无能为力。”方孝孺还是一副老顽固的样子。

朱允炆:“。。。。”

朱允炆没办法了,这是一个诛十族都不能改变他的想法的人,朱允炆能有什么办法。

也许等不缠足会有成效了以后会好些?

朱允炆摇摇头,觉得自己多虑了。

方孝孺是能为儒学殉道的人,朱允炆这辈子是别想改变方孝孺的想法了。

可没有方孝孺的同意,很多事情不好办啊,尤其是改革儒学这一块。

朱允炆又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