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愿守着这一亩三分地,也不让桓大司马北伐成功。王凝之太了解这些人的想法了。无非是怕桓温篡位,威胁到他们。

桓温势大,但是论朝堂的掌控,他显然比不上世族门阀。但世族门阀的致命点就在于,没有军权。

王凝之当然不是白白的给桓温送粮草的,他看中的是江州。不过这单生意能不能做成,还得看看桓大司马的想法。

王凝之敢这么做,自然是得到家族同意了的。琅琊王氏身为江左第一士族,缺什么都不会缺钱。

但是这并不代表,他们会替王凝之出这笔钱。他们会把王凝之和桓温的交易瞒的死死的,若成了,对琅琊王氏而言,也未尝不是一个契机,若桓温并不同意这笔交易,他们也没有什么损失就是了。

另一边。

桓温来了之后,三辅各郡县皆来归降。桓温安抚百姓,并使它们恢复到原来的生活。百姓们争相奉上牛肉美酒,并夹道欢迎前来的官军。

更有老人流着泪说:“没有想到今天还能见到官军啊!”自从五胡乱华之后,有些北方的汉人没能逃到南方,就被那些胡人肆意杀害,白骨遍野,过着水深火热、猪狗不如的日子。今日见到官军,又怎能不欢喜?

桓温现在的心情喜忧参半,郗超站在他旁边,道:“明公可是在担心粮草之事。”

桓温道:“知我者,嘉宾也。”

郗超笑了笑,将王凝之所写的信寄到桓温手上。

桓温看完了信,说了句,人不大,口气倒是不小。

郗超笑着,没有说话。

桓温倒是没有立刻拒绝,这笔买卖划不划算,还得掂量掂量。桓温看中的倒不是王凝之,而是他身后的琅琊王氏。

若得琅琊王氏相助,以后在朝堂中也会方便很多,但是琅琊王氏可不是个善茬。

桓温可不是司马氏,他可不想受世族门阀的压制。他忌惮者世族门阀,世族门阀又何尝不忌惮他?

琅琊王氏可不是一般的士族,但是曹孟德有容人之量,他桓温又未尝没有。

桓温同意了。

对桓温和琅琊王氏而言,这都是一场豪赌。

这时,顺阳太守薛珍求见。

薛珍一进来就单刀直入:“大司马,现在的形势对我军十分有利,长安只剩六千老弱士兵。珍以为,应当直逼长安,进攻前秦。”

桓温却摆摆手,道:“再过几日吧。”薛珍不知道粮草不足的事情,但桓温心里十分清楚,他在等王凝之的粮草送过来。

再者,如果没有这笔交易,桓温并不想进攻长安城。他恢复关中,只得了个虚名,到头来地盘还是要交给朝廷。与其这样,还不如把他们留下来,这样朝廷就会更重视桓温。

他与琅琊王氏联手,在朝中话语权也会大很多,这些地盘也不会都归朝廷就是了。

这样,他和琅琊王氏都得了好处,岂不美哉?

薛珍再三请求,桓温都不答应。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