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信对他们说,临国国王如此威严,我都能当堂呵斥于他;又岂会怕林将军呢?临国势强,但又不敢随意攻打昭国,是因为文有如信,武有林将。若是我们两虎相斗,肯定会被临国渔翁得利。所以我这样做,是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林将听后,心中惭愧,遂负荆请罪于如信,两人和好,成为刎颈之交。

两人一同辅佐赵王,传为了一段佳话。

第二个故事辛国传

辛国有一人名为栝,乃是为少年状元,他虽然没有上过战场,但熟读兵书,倒背如流。谈论起兵法来,就连一些沙场老将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看不起那些草莽武将,是一群粗鄙之人。

辛国与邻国交战,辛王听信谗言,临战换将;栝在朝堂之上侃侃而谈打败一众武将,披甲上阵;,可栝空有满腹兵书,却不懂得变通,只会依靠书中所言;可战场上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会一败涂地。结果可想而知,栝带领的几十万大军全军覆没,邻国一鼓作气攻入辛国,如入无人之境,最终城破国灭。

所谓在其位,谋其政;在其职,谋其功。不在其位,不谋其功。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一内一外;阴阳相合,文武相持,方是治国之良策也。

此书流入京城,被广为传诵。引起了文人的深省,分庭之治是否是正确,文武之间是否不容,文武不和的国家又是否能繁荣昌盛呢?

李钰安知道,人永远都是舆论的制造者与传播者,京城这里最不缺的就是有钱人、有权人,所以这里的谣言是最多的,所以他听到何维卿以文止争之时,心中就有了想法。

李钰安将一些历史故事与何维卿的文章结合起来,两人一起写了数日,才终于把这本《列国传》完成。此后,两人一人入民间将此书广为传播;另一人则将一群对分庭之治有抵触之意的官员、文人集合起来,说服他们,一起发对分庭之治。

人总是会容易受到鼓动,一个人、十个人的力量可能很微小,可百个人、千个人甚至上万人的力量可是不容小觑。李钰安便利用舆论导向,挑动民众的力量,给官府增加压力;而何维卿则与那些主张文武兼修的文臣武将写了联名书,呈于殿前。此事更惊动了前内阁大学士黄自谦老先生,他亲自将联名书交于圣上。

皇宫

皇帝正与黄自谦书房叙旧。

黄自谦既是前内阁大学士,又是皇上的老师,两人感情深厚;自先皇重用王庆丰开始,朝廷的局势开始变得诡谲起来;黄自谦不愿看到先皇被佞臣蛊惑,多次谏言,奈何无用;黄自谦失望至极,辞官还乡;至今已十几年有余了。

再次见面,一人已成为九五之尊,另一人则是桃李满天下的先生;诸多感慨,又不知该从何说起。

尹飞铭已有十几年没有见到黄自谦了,再次相见心中自然欢喜。不过当初老师失望至极,辞官回乡,并严明永不入京城,今日怎会来此?心中有疑,自是相问:“不知何人有如此大的能耐,能让老师违背自己的誓言,来京城呢?”

黄自谦轻抚自己的胡须,摇摇头,“不可说,不可说。”

得到这样的答案,尹飞铭到不意外。不过,老师学识渊博,是治国之良才;若是留下辅佐,定能是自己受益匪浅。

黄自谦听到皇帝的挽留,笑着拒绝了。“老夫已然年迈,难当此大任;不过老臣可以为你推荐一人。此事稍后再说,现在请皇上看看此物。”说着,黄自谦便将一物交给了皇帝。

在民众与群臣的双重压力之下,皇帝迅速的做出了决定。

一将内阁大学士王庆丰撤职,余下同党皆遭到了不同程度的贬谪或撤职;

二解除晔王的禁闭,此段时间因故被贬武将,皆官复原职;

三升任李学士为内阁大学士,整肃朝纲;

四为表彰学子为此事做出的贡献,特此加开恩科;在明年春闱之时,文科与武科状元之外,再钦点一名文武全才的状元,以示皇恩。

这场长达十余年的分庭之治,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迅速被瓦解,一场朝廷变革,就这样落下了帷幕。

尹飞御从何府出来,回到了王府。将驻扎城外的士兵撤掉,心中暗暗可惜,那老匹夫可真幸运,光是撤职可真是便宜了他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