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案徐走了,经过这一次与彦绍的对话,获得了他想要的答案,虽然过程中有不尽如人意之地,但能如此,对双方已然算是完全做了一个了结。

不论何时何地,最能凭仗的还是自己的本事。

彦绍在这几日当中,又加深对这个道理的印象。

吃过午饭,下午写了七封信,彦绍收拾东西就回家了。田掌柜对彦绍说今后可以将座椅放置于他烧酒铺当中,反正也不是个多大的物件。

后者却婉拒了田掌柜的好意,对彦绍来说每日拿一下座椅并不有多费事,自己麻烦些总好过欠人情分,总归也累不到哪里。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里一切如故,果然如那刀案徐之言,再未有任何地痞来寻彦绍的事端。

通过写信,如今加上谢大掌柜所与之工钱,共计二十三两五百四十文钱。再有半月又要交得五百文的房屋租金了。彦绍想到此处不禁困扰的叹了口气,真是积攒多不易。

一天下午,彦绍看着日头已是快至酉时,想起家中已快无粮复往那粮店而去。

“客官,您要点儿什么?”

一名店内小厮过来问候到。

“我要十斤大米,五斤面粉。”

彦绍对着眼前之人说道。

北地多喜面食,但凉州府作为商贾通行新宁道的重要节点,再加之其本身就是一个广大繁茂的交易市场,所以这粮店内也是各色主食均有,光是大米细分之下便不下八种。面又分产地,各地种出来的作物其品质也不一。

“客官来我张记粮店还真是来对了,我们这里有夏川道的叶白米,平河道的原离大米,新宁道的米泉大米……”

店中小二开始对彦绍纤细介绍其种类,还问到所喜之口感。

彦绍听着小二的话语,耳中又听得楼上有一阵交谈之音。

……

张掌柜近来意气风发、面色红润,他昨日与商场好友达成一项大生意。筹集一万担米面,交割于酒泉郡,后者将送往新宁道。

凉州府重商贸,凡本城登记在册商户,均可手持凭证文牒免于道内过关勘验之事。

所谓的凭证文牒,即是凉州官府对商户的一种资源倾斜,有文牒在手之商户,路途之中可进驿站休整,待遇与官宦家属一致,只不过需缴纳些许银钱。

在外通关,可凭文碟免于审查勘验。只需提供市坊司所开证明,按之缴纳关税即可,极大的方便了商贾行事。

但要拥有文牒却决非易事,先要有官府专人对其五年之内的账目审查合计,测定其资质。还要有凉州府城三家商户作保,担之信誉。再有市坊司走寻街坊之中审其风评,最后方呈递于府官之案等待裁决。

凉州城虽大,但持有文牒之商户不过二十之数。

张记粮店原是不配拥此文牒,只因去岁有一人通过相交结识了张掌柜,双方做了一笔不大不小的买卖。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