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益州的经济体作为一个独立的经济体去看的话,现在绝对是妥妥的贸易顺差,但是古代的市场还很落后,钱是到商会手里,却没有合适的契机下放到民间。

眼皮底下这种问题无非两种玩法。

一种是铸造更多的货币,然后官府找个形式,例如搞个大工程去下发撒钱,最后成本由官府承担。

二是增加工资薪酬,加快铜钱的下发速度,成本所有人承担。

底下这些官员已经是李恪的商人,他们当然希望选择第一种方法。

第二种其实也没多大卵用,因为除了流民营那90万人是靠赚工资之外,其他那百多万人都说老老实实地里刨食,种着自己的田。

这次物价涨,最大的受害者也是这些种田的。

“你们为了不加大自己的成本,要求孤加铸铜钱,这个要求孤可以理解。”

的确可以理解,他们这些官商和后来明朝那些商人不同,他们是有正规交税的,而且李恪的抽成本身就是私税的一种,他们的社会职责已经履行得非常完美,为难他们是没意思的。

“但是尔等想过没有,一旦加铸,就会导致尔等府中的钱币价值下跌,而且是没有收益的下跌,这本身就是成本,而且比加工资那点成本要多。”

李恪道:“加工资不过影响你们未来收益的一部分,但是加铸钱币,直接把你们的家产按照比例贬值,那是全面打击,比起那点成本,真的有此必要?”

官员们面面相觑。

以他们的智商,自然一下子看明白了中间的关键。

“共同承担吧,尔等牧场员工工资加三成,孤自己出钱,补贴农民,高买低卖,农民现在卖给外敌粮商的土豆两小钱一斤,尔等代孤三个小钱一斤收购,再两个小钱卖给外地粮商,孤每斤补贴一个小钱。”

“这里涉及到的资金,官府账面出三千万贯,剩下的缺口由蜀王府承担!”

李恪下令道:“另外,为了避免民间铜钱过多,到时候反过来引发铜钱大规模贬值,益州商业税加两成。”

作为现在益州最重的税,其实就是李恪提供种苗之后的抽成,达到了三成之多,这一笔收入已经超出了私人抽成的意义。

李恪这是把自己变成了大银行,现在他的蜀王府的秘密仓库,已经堆满了两个篮球场大小的仓库的铜钱,四千多万贯。

他这一手就是为现在这种情况准备的。

而且表面他自己贴钱补贴农民,支出是多了,但是商业税加两成,对于益州现在每天过千万贯的资金流动来说,这是个恐怖的数字,一进一出之下,李恪粗略一算,突然发现官府其实还是赚了。

至于他自己帖的那部分,也是几乎马可以回本。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