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不过因为双方所处环境完全不同,利害关系不同,导致其作为环境的产物,表现不同,跟什么思维没有关系,或者说不同思维本来就是不同环境的产物。”

看客迅速做出了回答。

“正是如此,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所做的所有行为都是为了,满足六大层次的利益需求,所以人与人之间关系本质上是利益交换。

我希望把人与人之间关系,由之前的互害,改为互利的模式,这样一来思路就十分清晰了。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是环境的产物。

在知道这一点之后我就在想,按照这样的逻辑,意味着当帮助别人有利的话,人们就会选择去帮助别人,如果害人是有利的,人们就会选择去害人。

所以如果能够制造这样的环境,使得环境之中帮助别人,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利益,害人则会让自身的利益严重受损的话,想必人们的行为也不会如此恶劣吧。

那么,怎么才能够在帮助别人的时候,使得别人获得很多的利益呢?思路一,建立一整套的监视机制。

奖励帮助别人的行为,惩罚伤害别人的行为。但是这样子执行难度太大了,必须24小时监视所有人所作所为,并且进行有效分析,哪怕这样也存在大量可以钻的漏洞,所以该方案不佳。”

风无痕提出一个自己放弃的构想。

“曾经有人觉得,只要通过重罚,就可以让人不敢犯罪,但是这根本就不可能。因为这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那就是根本就不可能百分之百准确判断。

一个人是否犯罪,任何情况下都有可能出现冤案,采取这种手段可能会冤枉大量的人。采用你的那套机制,差不多也是这样的情况。

比起踏踏实实帮助别人获利,利用机制上面的漏洞,通过作秀欺骗的方式获益,往往更加方便,也更加隐蔽,更加难以判断。”

看客在旁边补充了几句。

“是的,所以我放弃了这样的想法,换了一种让帮助别人,变得有利可图的思路,那就是让别人有利用价值。

就像那场交通事故之中相撞的两辆廉价车的司机,如果我能够让这样的司机有足够利用价值的话,会怎么样呢?

他们当然不会大打出手,只会把这视为彼此认识的好机会,这样互害模式就变成了互利模式了,他们就会相互帮助了。

就像增广贤文里面说的那样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谁人背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有钱道真语,无钱语不真。不信但看筵中酒,杯杯先劝有钱人。

虽然说这段话是在嘲讽人的嫌贫爱富与趋炎附势,但是也可以反过来这么利用,即设法提高大多数人的利用价值,使得他们都可以得到尊重。

虽然说本质上还是相互利用,但是起码比之前好多了。想要让少数人具备这样的价值,只要给他们钱就可以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