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光说要“垂帘听政”,把李望重吓了一跳。
娘娘怎么突然又不学画了,还以后要同他一起去府衙理事?!那他背地里做的那几个小动作岂不是暴露无遗了……
紧张的李大人连夜召急了众人,把昨日立的那第三条规矩都给划掉。
瑶光并不知情,清早见到他来接驾,很愉快地和他上了车。
倒是李望重神情紧绷着,暗自在想哪里还有疏忽的。
瑶光见他全身绷直的样子,对他笑言,“李大人你慌什么?我又不会吃了你。”
她不过就是去听听,其他官员们对忘忧城还有开海禁的看法。
他们做的决策,没什么问题自己也不会去插手。
“我没那个兴趣新官上任三把火,对哪里都指指点点的,所以你们不必慌张。”
李望重恢复了神色,笑道:“娘娘要来视察,微臣必然要提着心。”
“别提着心,平常心。”瑶光宽慰他道,“以后我都要去的,不然就是荒怠了。”
之前在圈地规划阶段,她不必考虑民计,还可以有点自己的时间。但皇上南巡之后,这忘忧城就算是正式从金陵城分离出去了,她自然要对自己的城负责。
路上,瑶光让李望重和他同乘,借机问起开海一事。
我朝是耕农为主,泱泱大地养千万之民。海贸对于朝廷的财政一直都是小打小闹,不足挂齿。
所以海禁之政由来已久,至今已有上百年,官营海贸,守护了沿海地带百姓安宁,实属稳定民生之大策,益处多多。
如今皇上突然说要开海,不知道地方的官员们都会怎么想,是不是都能支持。
李望重一本正经地回答说:“娘娘,这可是皇命!敢说一个不字的,脑袋都不要了。”
瑶光不以为然,“皇命也是拍脑袋定的。”
君曦他因为看到她那个忘忧女神像的城门,面朝着大海,才拍脑袋定的。瑶光自己是支持他的,就是不知道这海上的城门一开,今后会如何。
李望重决定给皇上美言一句,“皇上拍脑袋那也是英明的脑袋。”
瑶光睇他一眼:“有了成效你再捧。”
李大人立即噤声,强行美言失败了。
忘忧城的官府衙们这几日也和金陵城的单独分离出来了,李望重在金陵城府里挑了几个能干的,新组了个忘忧府。
瑶光过来的时候,问了问那些人,大家对于开放海禁一事是何看法。
那些人的脑子都被李大人昨日的“三要点”洗了一遍,对答如流。
“同僚们的看法都一致,难得了。”瑶光赞了声道。
李望重回答,“那是自然,盛举自然得到拥护。”
不拥护的也不会被他挑到这忘忧府来,大家一同做事,定是要齐心协力。
瑶光不和他扯嘴皮子了,让他们继续议事,自己在一旁听着。
官员们头一次觉得议会的时间如此漫长。
皇后娘娘虽然是城主,但他们只是当她是名誉上的城主,因为她的身份尊贵,也不好让娘娘理事,他们只想隔三差五地将成果向娘娘汇报即可。
娘娘真的来“垂帘听政”了,他们倒还非常不适应。
瑶光很适应,一边听着他们的谈论,一边自己看着府衙里印发的县务公志。
公志里会详细地记录地方每个决定。就像皇上下的圣旨一样,只要按上了府印,那就是明文令,一一都会记录在案,以便后人有档可查。
官员们在厅前小心谨慎地议论,时不时地望向皇后娘娘一眼,看看皇后娘娘有何指示。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