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大同一比,赵宋真就什么都不是。

京东的荒滩也要收重税是怎么来的?

河北的百万生民又是怎么被大水冲走的?

柴进的眼睛没瞎,不能昧着良心讲话。

就掌控底层为民作主,真心为底层百姓做实事上,莫说外忍内狠的赵宋,历史上的任何一朝都没法跟大同相提并论。

前朝赵宋在大同百姓的心中都是这等印象,至于前前朝的后周?

就是混乱的五代中的某一代?

且不说这柴荣嫡脉早断,柴氏“嫡脉后人”有多可疑。

就说这什么世宗若是能做到正乾皇帝的一成,又何至于让赵大带兵回到汴梁,仅仅杀了一个啥也不是的副都指挥使韩通,就能顺利完成政权交接?

有这么儿戏的改朝换代么?

有这么可笑的民心么!

可疑的柴氏后人能安享富贵,其实和什么世宗福泽天下没有半点关系。

就算有,与大同正乾皇帝一比,啥都不是。

究其原因,不过是因为赵宋王朝实在太挫,只能靠类似的“仁政”来装点门面。

其人的天资并不低,了解到底层百姓的想法后,隐隐触及到了自己祖上数代都没能想明白的问题柴氏为什么会被赵氏篡夺天下。

也终于想明白了正乾皇帝为什么不愿意继续给柴氏政策优待了。

大同治下,前前朝天潢贵胄的身份除了害人害己,不会有任何作用。

自此,柴进就彻底与过去划清了界限,逐渐适应了京东路的新生活,并学会了乡间俚语,学会了讨价还价。

其人在诸城开了一个小商铺,过去一言一行都贵气尽显的柴大官人消失了,多了一个和气生财的柴掌柜。

日子一天天过去,柴掌柜越来越像普通商贾,但只有其人自己知道,骨子里不安于现状的个性不是那么容易就磨去的。

柴氏虽然被剥夺了政治上的优待,但手握大量资金,在鼓励工商欣欣向荣的大同朝,为什么就不能走出一条新路来?

界河入海口开港建埠设立塘沽县的消息辗转传到柴进耳中后,他便动了心。

其人自知身份特殊,塘沽县半径十里的商圈肯定将沧州的部分土地也划进来了,彼处曾经可是自己的“据点”,因而一直不敢行动。

直到越来越多的人赶到北地置业,柴进终于按耐不住骚动的心。

这一次,并不是为了柴氏的荣耀和传承,柴进只为柴进做事,证明即使做个普通人,柴进也能活出个人样来。

其人按照程序,向共建会和县衙户科上报了自己准备迁徙外地置产的申请。

柴进的情况确实特殊,诸城县不敢擅断,一级上报一级,直至正乾皇帝御前。

看到这个文件,徐泽也有些吃惊,没想到几年时间过去,柴进这公子哥就能有如此大的转变。

其人特意询问了监部尚书孙石,得知柴进到京东后就一直很低调,并无越矩之事。

至于柴氏在沧州的影响力?

在共建会铺开,社会改革到位,沧州百姓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谁还愿意去听曾经靠放租放贷结交过路“好汉”的地主老财?

正乾皇帝当即御笔亲批了柴进的申请自食其力,柴氏有望。

柴进顺利拿到了迁徙置产的批复后,没两日便处理了自己在诸城的产业,拿着同舟银行开出的银票,直接包了一辆田氏客运社的马车一路北行。

河北和河东与燕云本为一体,但在过去一百多年里却分属南北两朝,战略被动军事又孱弱的赵宋不得不在边境耗费巨力构筑的塘泊和榆塞防线。

大同将南北重新连为一体后,便逐渐推平了这些影响正常生产生活的防线,取而代之的是更加符合水势的水系、连片的良田和宽阔笔直的官道。

沟通南来的官道也不再只有途径白沟驿的一条,柴进选择的北上路线便是直接经沧州到塘沽,途径柴进曾经的产业,其人都没有下车去看看。

改朝换代,物是人非,沧州早就大变样,就算下了车,也没什么好看的。

马车抵达到塘沽县,看着新城拔地而起,处处皆是繁忙模样,柴进暗道不妙,顾不得安顿就直奔衙门,询问购地事宜,结果自是来晚了。

半径十里的商业城市当然不可能这么快就建成,实际上,朝廷划拨的土地共分为三期,大致和燕京城的扩建规划同步。

但由于柴进之前的耽搁,第一批划拨的土地早已认购完毕,第二批划拨的时间待定。

柴进犹不死心,寻了一家旅邸放好行李后,便出门四处走走,看能不能碰到恰好愿意转让产业的商家

新兴的商业城市常驻人口并不多,但货栈、旅邸、商馆、酒舍等商业建筑一应俱全,大部分已经在营业,少部分显然是生意好于预期,正在重新装修。

其人先到了码头,实地考察塘沽港的日吞吐量,以确定此地的商机究竟有多大。

考虑到海水涨潮的影响,县城的位置离渤海海面尚有百余步,港口还建有巨石构成的防波堤,加之渤海的风浪和潮汐本就不大,倒是不虞海水倒灌毁灭城市的风险。

码头上的搬运工并不多,大件货物由一种柴进不认识的巨形架子机关龙门吊直接从船上转到一旁停靠的车子上,既方便又快捷,小件零散货物才会请搬运工。

装货物的车子也是特制,可以经由铁轨转到远处的货栈,几辆车连在一起,运量惊人,所需的动力却不大。

轨道用车并不稀奇,大同治下的矿山、码头等很多地方都在使用这种新技术,但柴进以前见到的都是造价便宜也容易磨损的木轨,铁轨还是第一次见到。

很明显,塘沽港的日吞吐量十分惊人,不然的话,也不会用昂贵的铁轨取代木轨。

看了不多时,柴进便回到城中碰运气。

结果,毫无疑问,并没有商家愿意转让产业,反倒是碰到了几个同样目的的人。

柴进暗道自己还是太冲动了,边回旅邸边犹豫是在塘沽多待几天,还是干脆进京再寻商机,忽地听到有人喊自己。

“柴,柴大官人?”

“徐”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