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日后,于塔便没有再来钱府纠缠,而江家村这边,江满正一家也诡异的保持着安静,直到半月后,县衙外的登闻鼓突然被敲响。
百钺二十三年的深秋,襄北府赐县十多名考生联名上告,言称科举不公,主考官因怜惜女子,将中试者名额点给一个不修德行的女童生,对其他应试者来说有失公允。
消息一出,哗然一片,舆论几乎一边倒。百钺国新君虽然有意提高女子地位,但男尊女卑的观念由来已久,尚没有发生多少改变。
所以百姓在以讹传讹的谣言下,听到流传最多的说法是,主考官贾大人妇人之仁,应当自省,中者江三言德才皆不配位,应革除功名。
县令方守信看过状纸之后,看向堂下的十余人,他伸手拍了一下惊堂木:“此次考生推举一人代为申辩,其余人退至堂外,等候本官传唤。”
十几个考生中,只有于塔是秀才,可以免跪免上刑,话语权也最大,所以大家不约而同的都推他做考生代表。
方守信将状纸又看了一遍道,思索片刻道:“此案牵涉甚广,除主考官贾大人已回襄北府府城,暂且无法传唤之外,将状纸上所牵涉的一应人等,全部传唤到堂,待明日辰时正(早上八点)公开审理,退堂。”
一个时辰后,江三言就收到了来自县衙的传唤,要求明日辰时前必须到堂。她站在篱笆院内,看着官差走出院门,却没有急着离去,而是又去了隔壁,将同样的内容复述一遍。
不同的是江林氏乃证人,而自己是被告。有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时间有关此案的风言风语传遍了十里八村。
“姐怎么办?大伯娘她们说你要被革去功名了,还要下大狱,咱们今天晚上就逃跑吧。”
江小丫欲哭无泪的在房间里团团转,她才十岁,若是姐姐被抓,自己以后可怎么活。
江三言笑了笑,摸着妹妹的小脑袋,宽慰道:“跟你说过多少次了,这世间事不是大伯母说怎样就会怎样,小丫要记住,我们只要站得正行得端,便什么都不需要怕,更不能遇事就逃,此法最不可取,知道吗?”
江小丫面色急切的跺了跺脚,姐姐总是这么迂腐,她索性豁开了说:“我知道不是大伯母说了算,可也不是咱说了算,是那些个书生和县太爷说了算,他们会帮你说话吗?姐姐我们还是走吧,走得远远的,这样就抓不到你了。”
江三言将她搂紧怀里,无奈地笑着道:“小丫你只说对了一半,我与大伯母说了不算,可县太爷和那些书生说了也不算。说了算的是公道,是真相。
再者说了,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若真犯了事是逃不掉的,你还小,有些事想得太简单了。不要慌,若你实在害怕,就不要出门了,乖乖在家等我,我明日一定回来。”
江小丫紧锁着眉点了点头,惴惴不安的一夜过后,她在姐姐出门后就跑到了对门张奶奶家,仿佛和人待在一起才不会那么惶恐了。
这边江三言一路到了县衙门口,便见李铢正站在人群外显眼的地方,她犹豫了一下还是去打了个招呼:“先生,有劳您关切了。”
李铢轻笑一声,伸手拍了拍她的肩膀道:“为师掐指一算,算到你请不起状师,所以来给你充个人数,走,一起进去。”说着就率先走了进去,没给江三言拒绝的机会。
公堂之上,除江林氏跪在地上外,其余三人齐齐站着,县令拍了拍惊堂木,例行公事般问道:“堂下何人?所告何人?速速道来。”
待江三言、于塔和江林氏三人都秉明身份后,李铢言简意赅地道:“江三言师从于我,我即是她的恩师,也是她的状师。
话音一落,于塔就看向面生的李铢,扬声质问道:“本朝律法有言,状师者,需身负功名,不知阁下可是秀才,区区女流敢冒认状师,也太不把县令大人放在眼里了。”
江三言一听便紧张起来,她不担心自己,毕竟本来就没什么。可她担心李铢,万一恩师因关心自己而受刑是万万不能的。
李铢嘴角轻扬,自袖中拿出一本身份文牒来:“在下确实不是秀才,不过……只是区区举人罢了,还请县令大人核验。”
方守信抖了抖胡子,接过身份文牒来,看了一眼就合上道:“不错,本官已确认无疑,既如此,原告且将所告内容一一道来。”
于塔原本因李铢是个举人而慌乱的心定了定,举人又怎样,如今闹得沸沸扬扬,围观者数众,谁也包庇不了她。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