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想到四大贝勒共治时,阿敏这个莽夫屡屡对他不敬。凭着此次顺利入关的威望,他已经有信心打压任何忤逆他汗位统治的人。
大明京师戒严。
紫禁皇城,此时华丽的宫殿内已是暮气沉沉,宫墙内侍卫、宫女、太监皆愁眉苦脸,害怕的低着头,生怕里面的主子发火。
武英殿之上,崇祯阴着脸,眉头紧皱的坐在龙榻上,面前的御案上堆积着上百份各地传来的军报,全是鞑子攻城掠地,边军哗变的坏消息。
太监王承恩侧立一旁,微躬着腰,语气温和的道:万岁爷,该用膳了,袁督师已带兵入关,相信很快就能杀退这伙鞑子。”
“袁崇焕有负朕的信任,实在该死,信誓旦旦五年平辽,朕连蓟州、驿站裁军之粮饷都用于平辽大计,然其一再辜负朕的期望,此次鞑子绕道蒙古,蓟州叛军哗变,袁崇焕难辞其咎,毛文龙曾数次上奏折朝廷防备后金绕道蒙古攻入大明,然朝中诸君皆嘲讽不可能,如今可好,袁崇焕擅自斩杀一镇总兵,后金没有后顾之忧闻着味就来了,显然蓄谋已久。”
崇祯今年才十八岁,登基二年,国内民变、天灾、鞑子入寇,皆压的其喘不过来气,静下心来,少年天子已深感不对劲,太巧了。
“万岁爷,袁督师是没有理由投后金鞑子的,其家人皆在皇城脚下,毛文龙私通后金、杀良冒功、此事证据确凿,若不遏制此风气,袁督师根本压制不住辽东这些悍将。”
太监王承恩在一旁,说着好话。
心里暗道,袁督师,咱家没有白收你的银子,你可得争气,早点驱逐这些天杀鞑子,让皇爷欢喜。
“袁崇焕投敌,朕也是不相信的,但其身为手握大权的督师,十几万人马的统帅,还没有毛文龙警觉,实在说不过去。”
“好了,退下吧!让朕清净清净。”
“诺。”
太监王承恩只好作罢,转身退去。
在这里,不由翻看大明朝二百多年的历史,共十六位皇帝,可以说各有特色。
大明开国初期,洪武皇帝朱元璋、永乐皇帝朱棣,行事作风:我行,我亲自上。
到了孙子曾孙辈,宣德、弘治皇帝这种:我行,我也知道你们行,大家一起上。
明中期,嘉靖、万历皇帝这种;我行,但是我懒得上,找几个行的上。
明中后期,隆庆、天启皇帝这种:我不行,我也知道自己不行,所以找几个行的上。
到了崇祯皇帝,也就是现在的少年天子:我不行,但我不知道自己行不行,所以我偏要自己上。
当被东林党吹捧的,自我膨胀要做“尧舜”的崇祯继位后,大明内斗开始了,与魏忠贤有关的阉党被尽数拿下,没了枷锁,代表江南财阀的东林党开始狂欢,减商税加辽饷,裁驿站、满嘴跑火车不干正事,剿匪无力,平辽无策。
少年天子不懂民生兵事,被这些士大夫坑的一个窟窿比一个窟窿大。
明朝后期宗室、勋员、士大夫,广占良田却不纳税,人数越来越多,且有地方豪强把土地挂在有功名的官员名下,土地兼并下,贫富差异越来越大,这个历史遗留下的问题不解决,再遇到天灾人祸,不作为的官府,底层老百姓税负越来越重,逃荒,官逼民反的惨事,愈演愈烈。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