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洋洒洒写了一百多万字,改了又改,删了又写,终于完成。当初给自己的设定的目标是不烂尾就是胜利。话虽如此,执行起来却非易事。毕竟,世上最近的是口和手,最远的却是知和行。

于是,我给自己做了许多心理建议。譬如,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作为一名青涩的创作者,提笔的刹那,就意味着开始一段苦旅。人物设定,情节铺排,叙事表述,早已消耗大半时间精力。除此之外,还要熬过无数次灵感匮乏的瓶颈,对决“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欲诉无言,跟屡屡想要放弃的薄弱心志拔河。毫不夸张的说,动用许多智力、心力、体力、意志力协同作战,才能勉强完工。

人事已尽,结果如何,半点不由人。不因付诸心力,市场就会给你好脸色。我就是成功的反面教材。将近106万字,少得可怕的点击,要不是身体健康,心脏强大,怕是早早败走。

每次打开后台数据,总是毫无意外的被少得可悲的点击量打得眼冒金星。我和数据之间,怕是有血海深仇。否则,为何见一次打我一次?难道它是外貌协会的会长,只认帅哥美女?

无奈,只能安慰自己,酒已经酿出来了,先摆着,有一位客人咱就招呼一位。真的没有,只得认命。毕竟,不同租铺面做生意,请几个俊男靓女,衣着妖娆,上街发发传单,多少还有三猫两狗帮衬。人海茫茫,知音何在?我朝天空三声吼,天空视我如疯狗。

凄风冷雨休提,还是回顾写作的初衷吧。

无意间读到国语,看得津津有味。读史之心从此蓬勃,于是又找来史记,调头又读春秋左氏传、战国策。

国语不用说,大部分篇幅都给了晋国。左传对晋国的描述也不少。还有史记的晋世家、赵世家,战国策的赵策等等。读完四本书,我被赵氏家族深深吸引。

公元前453年,历史进入战国。战国初期,魏文侯励精图治,率先变法,魏国实力大增。即便如此,秦始皇统国之前,“三晋”中最强大的,大多时候都是赵国。

我的脑海马上出现一个问题:为什么是赵国?赵氏家族历经七代,最终自立门户,建立诸侯国,凭的是什么?从晋文公首立“三军六卿制”以来,无数家族兴起衰败,为何赵氏却屹立不倒?

赵盾率先进入我的视野。四本书加起来,对他的描述不多。他的出征战绩,他的谋略策划,几乎从不涉及。似乎他本是个平庸之辈,只是恰巧被运气砸中,一步登天。

不!我很快否认了自己的看法。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不仅升斗小民,皇室贵胄也不例外。金字塔底部的竞争,所求不过三餐饱腹,衣能避寒。安贫乐道,总能满足。金字塔尖的较量,谋求的是权力荣耀。刀光剑影,你死我活。赢是全部,输则一无所有。

所以,赵盾不可能凭运气任执政二十年。他一定有他的过人之处。不管能力也好,手段也罢,识人用人也算,肯定要有核心竞争力。庸庸碌碌之辈,或可存一时,要想长居高位,连带提携家族,一定要有真本事。

待我将所涉猎书籍中关于他的内容全部罗列出来,删繁就简,再加若干虚构,他的轮廓便渐渐清晰。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