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这样一个心理阴暗的人,洪承畴无从回答。他想了好一会,又整理了一下措辞:“皇上,我看不会。你没看到刚才汤神父兴高采烈的样子,这说明徐阁老叙述的都是真的。汤神父的眼光跟我们不同,他是用西方人的眼光来看这件事的。而且在叙述的过程中还加入了自己的观点,这些观点不是否定,而是补充,所以你应该相信这份奏折!”
“如果其他都是对的,只是制作这一块他给我们耍了个花招呢?”
面对这么一个多疑而又刚愎自用的皇上,洪承畴觉得很累。他怎么就不明白呢?非要钻死胡同。但是必须得继续解释下去,不然皇上的思路不知道要歪到哪里去。
“皇上,还记得我们签完休战协定回来向你复命,也就是在这里。当时我想跟你说两件事:一件事是让你仔细看一下这份休战协定另一件事是我们想把这一次到襄阳去的所见所闻跟你说一说!当时你打断了我们的话头,只要我们说趣闻,后来就发生了锺玠关于礼品被辱的事,这个话题也就打断了!”
崇祯想了一下:“是有这么回事,但是这与徐光启的奏折又有何关?”
“在谈判的中途,他们安排了我们两天去参观!”
“难道你看到他们武器的制作了?你为什么不说,害朝廷花了这么大的力气,损失了这么多人手!”
洪承畴摇了摇头:“皇上你想错了,兵器的制作我们是不可能看到的!但是他们确实把我们领去看他们的工坊,我们看的那几家工坊都非常的大,他们称为厂,每个厂里都有几千人!”
“做什么?”
“就是怎么样把棉花变成布,这中间也就是纺纱织布,最后印染!”
“这有什么大惊小怪的,我们大明百姓家家户户都在这么做!”
“这不同,他们把每一道工序的生产地称为车间,从棉花进去以后,这中间就没有人在直接纺纱织布,而是都是在操纵机器!”
“何为机器?”
“全部都是用铁做的机巧,有的还非常的庞大。但是比人的手还要灵巧,速度之快,令人目不暇接。他们告诉我们,一个人的工作量所生产出来的东西至少是我们大明的100个人以上,甚至还要多!那些机器是不停的,12个时辰三个班轮流换,每个班的工人只做4个时辰,大部分都是女工。每个月能拿到二两银子上下,还能歇两天。吃饭睡觉厂里都不要钱的,我们参观的那一天的午饭就在厂里跟工人一起吃的,一荤一素,饭管饱,汤要多少自己去添。下工以后这些女工是自由的,但是她们必须要去认字,学文化!这一点臣打听了,整个襄阳都是如此。包括田里的农民都要学文化,适龄的儿童都要去学堂读书,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学堂里还管小孩子中午的一顿饭!”
面对巨大的落差,崇祯愤怒的说道:“他们这是要干什么?”
“用襄阳那边的人的话说,人学了文化就会变得聪明,就会知道为什么活着,活着的意义,他们就会有更多的创造!”
崇祯又偏激了:“你跟朕说这些是什么意思?”
“皇上,臣的意思很清楚。普通的纺纱织布他们都能做到如此的极致。制作兵器,难道他们会靠几十个人来敲敲打打吗?一定是要比我们看到的工厂还要巨大!”
“他们哪来那么多银子?”
“皇上你可别忘了,他们生产出来的那些布匹可能还有其他的东西都是卖给了洋人,这能换来巨大的财富。而且他们还说了,他们这些技术和机器设备能够估一个很高的价,他们也欢迎民间的资本去参股。这么一来,他们根本就不需要掏银子,光靠民间的资本就有充裕的现金,而挣的钱他们却是占了大头!”
“难道那些有钱人都是傻子?”
“不傻,反而他们精明的很。因为即便如此,这些股东分得的利润还是相当的丰厚!”
“这是资敌,这些人都是我们大明的叛徒,朕什么时候收回了襄阳,这些人绝不饶恕!”
洪承畴接下来的话让崇祯如入冰窟:“皇上,臣还知道一件事,这些卖给洋人的货物洋人把一部分还反销给了我们大明,就是卖给了我们大明日月同辉商行,现在商行里面卖出来的东西都是洋人提供的,而它的产地正是襄阳!”
崇祯要疯了,我每年200多万两银子的收入,还是要靠襄阳来接济,这让他情以何堪?绕了半天,自己的小命居然捏在人家的手里。这中间洋人还要转上一道手,还被扒了一层皮,不然的话每年到手的银还要多!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