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与莒无视了身后太学生的呐喊声,脚步不停,一路向最前面的高台处行去。
刘嗣见到赵与莒手下侍卫的行为,犹豫着有心想说上几句,但最终只化成了一声轻叹,终究没有出声。
一旁的袁韶饶有兴趣地盯着一步步向此处走来的赵与莒,心中暗道,行了这讨人嫌的活有接手的人了,至于说赵与莒会和太学生站在一边的可能,袁韶根本不会去想。
在他看来,沂王虽然年少但性格沉稳,同时他也不缺乏智慧,可能在经验上有所欠缺,但面对这样的大事,他相信赵与莒不会选错边站的。
赵与莒走到高台下方,出乎众人的意料他没有登上高台,实际上是赵与莒经过刺杀一事后实在是有些后怕,在他看来登上高台就成了明晃晃的把子,虽然他相信即便刺杀主使真的是官家,也绝不敢在这个时候动手。
看看下方慷慨激昂的民众们,如果赵与莒真的在众目睽睽下被刺杀了,那愤怒的学生和民众真的有可能会踏平丽正门。
他站在下方冲周围行礼的太学生和高台上的刘、袁二人一一回礼。
轻轻地咳嗽一声,“感谢诸位为小王之事出头。”
随着赵与莒的话音落下,在战场上早已形成默契的众侍卫齐声大喝重复着沂王的话。
数十人的齐声高呼,即使站在后边的人也能听见沂王所说的话。
“但是,朝廷自有法度,此事已移交大理寺、刑部及临安府详查,还请大家莫要随意听信传言,各自散了吧。”
随着众多侍卫大声喊出这句话,人群中一阵哗然,随之四周响起窃窃私语之声。
高台上的袁韶闻言后捏须微笑,看着一旁的刘嗣笑而不语。
而一旁的刘嗣脸上露出明显的失望之色,按照后世的话说整个人身上的气质从之前的自信演说家变得低气压起来。
他低着头沉默不语,对下方仍在滔滔不绝地劝说着民众的赵与莒失望之极。
片刻后,他开始喃喃自语,一旁的袁韶见状皱起了眉头,作为朝廷的官员他对刘嗣带头的这种裹挟民意的做法自然是厌恶的,但对刘嗣出于为国的忠心也是很让他赞赏,不过是用错了地方而已。
见到刘嗣的状态不太对劲,袁韶轻轻用手碰了碰刘嗣,喃喃的低语声骤然消失,刘嗣抬起头来,双目无神地看了一眼袁韶。
袁韶见状摆出和蔼的神色,淳淳开导道:“刘生,无须颓唐,袁某知你一片拳拳爱国之心,但国家朝廷自有法度,要符合法度礼仪才是。”
刘嗣面无表情地看了一眼袁韶,再次低下了头沉默不语,这行为极其失礼,袁韶见状面色一沉也放弃了对他的劝解,眯着眼睛,凝神倾听着赵与莒的话。
“我与史相公之间绝未起过龃龉,此次京东路之胜确是有史相大力支持的,事后上书也只不过为了避免军情泄露罢了,还是不要牵强附会,随意揣测为好,这样岂不是寒了朝堂中为国为民衮衮诸公之心。”
随着赵与莒最后一句话落下,场面一时间变得有些静默,许多太学生和民众下意识地望向高台上的刘嗣。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