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木确实按照林檎的建议,召见了袁崇焕、侯世禄还有满桂等一干带兵的高级军官,除了袁崇焕之外,其他两名边军统帅,宣府、大同的总兵侯世禄还有满桂萧木都是第一次见,而且除了这三名统帅之外,萧木也同样见到了一些他们带来的其他高级将领,像是祖大寿、赵率教、曹文诏、何可纲等等这一系列萧木此前没有听过的名字。
他们当中萧木唯一听过名字的反而名气最低,跟他们甚至不在同一水平线上,那就是侯世禄的儿子侯拱极,因为之前在草原之上劫营的作战当中,这位侯拱极最为宣府总兵侯世禄的儿子也随军出战并且立下了功劳,被写在了报功的奏章之中,被萧木给读到了。
当然了这么多的人萧木一口气肯定是记不过来,不过总而言之,对于他来说,这些将领叫什么名字似乎也并不是十分重要,只要知道了他们的存在,都是大明军队当中的佼佼者就可以了。
当然召见他们的最根本目的还是为了指导、了解作战的方针计划、确认军需粮草数目这些实务,但是既然林檎都已经提醒了萧木,而且顺带着勉励他们一番也确实不是什么难事,萧木自然就听取了林檎的建议,对袁崇焕等一干将领狠狠地夸奖和勉励了一番,把他们全都说成了大明的“柱石”,自己的“肱骨之臣”。
这样高度的评价自然也得到了极其强烈的回应,袁崇焕等一干将领无不感激涕零,纷纷跪地表示“虽万死不能报皇上大恩于万一”,每个人看起来都是摩拳擦掌,迫不及待地想要出城与皇太极决战,用战斗的成果来回报皇上的信任。
很快,这些得到了萧木的亲自接见并且勉励的将领们便得到了回报皇恩的机会,因为大明的后金双方在北京城下的战争已经开始了。
皇太极率领大军来到了北京城下自然不是旅游的,而且对于他们来说每一天在关内劫掠的时间都很宝贵,白白地闲着虚度时光就是一种浪费,所以在扎下了营寨之后进行了简单的修整,军队兵将的体力恢复了之后,便尝试着开始了对京城的进攻。
战争开始之后,即便是坐在宫中,萧木也总是能够隐约听到城墙上传过来的红夷大炮的隆隆声音,如果他要是再离得近一些的话,城外的厮杀叫喊的声音估计也是能够听得到的。
不过仅仅是隆隆的炮声就已经让萧木感到十分紧张了,因为这场战争的重要性简直不言而喻事实上自从大明开国以来,敌人兵临京城城下的情况一共也没有发生过几次。
萧木根本无法仔细地去想输掉这场战争的后果会是怎样,因为关于这样的后果萧木总是刚开始想就已经想不下去了首先自己恐怕是活不成了,林檎作为皇后如果不想被敌人侮辱的话也要自杀才行,那样她肚子里面的,原本崇祯皇帝和周皇后的孩子,也就是大明将来的太子的性命,肯定也是保不住了。
想到了这里,萧木就愈发地觉得,即便是出于对自己寄托的这具身体原本主人,也就是崇祯皇帝的老婆孩子的安全着想,自己也绝对不能输掉这场战争。
当然尽管大明一方出于守势,有坚城利炮作为后盾,作战相对而言比较容易,皇太极的后金军队从人数上和攻城器械上全都不占优势,京城失守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毕竟战场的形势瞬息万变,而且这也是萧木第一次亲身经历,而且还是作为名义上的最高统帅亲身经历这样大规模的,决定一国命运的战争,这让他没有办法不感到紧张,心脏砰砰直跳尤其是他对于自己对古代的战争一窍不通,一个不小心就可能下出昏招的情况十分了解。
所以萧木对于作战的具体部署这样的专业性问题几乎从来不进行干涉,一切都以下面臣子的选择为准在萧木看来,在涉及到战争方面的问题上,像是王在晋这样的朝中大臣,还有袁崇焕这样的一线将领才是专家,他们做出的判断和选择很显然比自己这个门外汉中的门外汉要好上不知道多少倍。
而且萧木已经好多次地听林檎说起了他根本没有所谓的“主角光环”、“气运”之类的话了,既然没有这样的“气运”,那么由他自己这样一个对于军事一无所知的门外汉所提出来的作战部署,或者是对于原有的作战部署提出来的修改意见无疑在极大的概率上是不可能奏效,或者说是要导致极其严重的后果的,萧木对这一点的认识也很清楚。
除此之外,从小到大萧木已经读过了好多由于皇帝给下面的将领过多的指挥而导致葬送了战争胜利,甚至直接葬送了江山社稷的故事和例子,萧木自己当然不想去做那个拖将领后退的“猪队友”,也不想在将来在历史上被记录成为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总而言之,萧木对于整个作战的指挥并没有做出任何的干涉,一切都以专业人员的判断为准,至少在大明的京城,在这场战争当中,萧木可以确认的是,“外行指导内行”的事情绝对没有发生过。
不过战争从来都不是那么简单容易的事情,即便萧木从来都没有胡乱出过主意,也从来没有胡乱地进行瞎指挥,一切都交给了大明当下最好的大臣、将领去决定和应对但做到这一点并不能就一定能够获得战争最后的胜利,或者说做到这一点只是战争胜利的一个前提条件,而非决定因素。相反,做不到这一点,那无疑是战胜失败的决定因素,而非前提条件。
眼下的形势也正好印证了这一点,从皇太极开始对京城展开进攻之后的两天当中,大明的军队并没有能够在这场战事当中取得任何的优势,反而在精锐的后金军队的攻击之下损失惨重。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