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强不得,朱元璋也只得作罢,但仍然把陈遇放在自己身边,经常召进宫来,询问治国安邦大计。
陈遇也坦诚相对,直言进谏。他能够把握皇帝喜怒无常的个性,冷静灵活地进言。
朱元璋感到,陈遇对自己多有裨益,却丝毫没有构成威胁。
这既成就了朱皇帝,也成全了他自己。
陈遇的睿智机变,受到后世史家的高度赞扬。
刘伯温努力地挣扎了一下却未能起身,徐达前扶住刘伯温,与同来的几位故友,对刘伯温深深一拜。
这时,刘伯温伤感地说道:“有你们的关心,我已经知足了,你们的心领了。
甕中已经粮尽,是我刘伯温无能,让家人受苦,更让我刘伯温伤心。
你们带来的物品钱财,伯温就收下了。只是,伯温今生恐怕再难还你们的情。
你们回去后就不要再来理我了,如果让皇知道了,恐怕会对你们不利。”
中书省是朱元璋沿袭元朝统治制度而设立的中央最高行政机构,丞相为其长官,明朝的左丞相其实是皇帝一人之下、百官之的最高行政长官,权力极大。
所谓“胡党之狱”,就是以洪武十三年,中书左丞相胡惟庸结党谋反被杀而得名的。
朱元璋是出自淮右的领军人物,最早参加起义的大多数也是淮西人,有的还是朱元璋的乡里,有的则是亲近的族人。
在纵横征战中,这些人自然分别充任了领兵的将帅、幕府的臣僚等重要职务。
随着朱元璋的势力发展壮大,淮西将臣的地位不断升,尤其占领集庆后,淮西人的地位在文武势力范围内愈加显著。
随着朱元璋地位的抬高,他和淮西将臣关系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朱元璋考虑的是如何提高皇权,保全朱家的江山,为此他颁布了一些申诫公侯的条令,规定了处罚和处刑的律令。
朱元璋想以此来约束淮西集团的公侯及其家人、仆人,他还在统治层部门有意安插非淮西的贤能志士为官,并且以礼法约束,监视旧淮西集团。
李善长是淮西集团的核心人物,从洪武元年任左丞相直到胡惟庸先后掌权的17年中,他极力排挤浙东人士,使之不受重任。
浙东地主集团的领袖刘基作战有功,建国之后,更有治国办法,功劳也是非常显著的,但是在分封功臣时,刘基却只被封为诚意伯。
而李善长则被封为了han国公,岁禄也是刘基的20倍。
由此可见,虽然同是为抗元打天下,为新王朝建立做出了贡献,但是两个集团却存在着极为不平等的现象。
一些小的不和睦,就会引发大的祸根。有一次,刘基把李善长的亲信——中书省都事李彬给杀了,这虽然是秉公执法,但是却加深了两个集团的矛盾。
后来,朱元璋偏听李善长的挑唆,就让刘基告老还乡了。
此外,明王朝统治阶层内部矛盾逐渐集中在皇权和相权的矛盾。
明朝建国后,制度以中书省总揽行政事务,并设左、右丞相。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