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佑是赵昀在位的第五个年号,这个年号已经沿用了十一个年头,今年刚好是第十二年,二十年过得很快,又很漫长,今时之大宋早已变了模样。
光化军,吕堰驿。
此地原是古驿,通南北之交,久而久之聚民为镇,又因居住者多为吕氏,由此得名。
吕堰不大,横竖两街,外无围墙,成散扇状。
相较于东街的拥堵脏乱,南北一道大路通畅,商户林立,当然最多的还是茶酒住宿的买卖,无他,这里是驿站,每日迎来送往好不热闹。
时值十月,日初,土街冷清,只有寥寥几家挑摊早食。
“吕丈,来碗汤饼。”
一位身穿皂衣,戴了个平幞头的青年男子来到摊旁,点了一份面食,正襟危坐于木桌。
“杨驿公,今天又甚早啊。”主家老汉一边热情开口,一边熟络的做着上手头活计。
“公事不敢懈怠。”
杨彦全,字保贤,光化人氏,现职吕堰驿驿所书目公差,年二十有一。
书目公差有驿长之职,属于淳佑改制后胥吏中的第二等公人。
“听光化来的货郎哥儿说慈幼局要搬到我们吕驿来,真否?”
在光化县就有名的就是慈幼局和墟市,慈幼局占名,开天下之先河;墟市占财,荆襄之市不如也。
“吏间有传,县府却无公文,多半看要再拖上一年半载。”杨彦全客气的接过碗筷,不紧不慢的说道。
“要是慈幼局搬到吕驿,要不了两年这里就该建城开县衙了。”清晨无客,吕丈便坐在杨彦全对面闲聊两句。
“天下熙攘,若得开城,吕堰驿自是能更上一层楼,吕丈的营生也会红火。”
杨彦全吃饭很快,几口功夫汤饼便见了底,正欲起身付账,老汉又给他添了满满一碗。
“杨驿公再吃喝一碗,陪小老儿说说话。”吕丈自家也端了一碗坐在杨彦全对面,小本生意,图个温饱,又是这穷乡僻壤,乐个和睦,没多大心思。
“这……吕丈太客气了。”杨彦全也不客气,言语中多了几分热情:“慈幼局之事已定,岁春某去拜会过夏慈掌,虽未逢面,但也得了消息。”
“夏慈掌!可是那位名艳荆襄的夏娘子?”吕丈来了精神,公事哪有这美女风流听起来有趣。
“正是,吏间口传这位夏慈掌可是手眼通天的大人物,据说见过官家圣人。”杨彦全言语中满是自得。
“了然,皇宋天下慈幼局多不胜数,女掌院事只怕就这一位吧。”吕丈眼中有羡慕,也有敬畏。
“诚是如此,慈幼局掌院事是入了流的,从九品的正职,能从淳佑改制中保留下来,自是不可或缺。一介女流能入官身难如登天,偏偏就夏慈掌做到了。”杨彦全说到最后有些落寞。
联系自身,入得这名利场也有两年了,从役人熬成了公人,不知多少年能当上吏员,临了能不能混一介县尉身。
“驿公,你是如何识得夏慈掌门路?”吕丈也不急着收钱,还想多聊几句。
“我本是慈幼局出身。不多说了,某先行一步。”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