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是三人说活,其实大部分都是林一在说。
毕竟几个人里相对来讲最会说相声的反倒是林一了。
三五知己在寒冬里吃着火锅随意的畅聊,聊多了,林一就不由得有些感慨。
郭得刚早期的相声,那真是卖力到极点了,继承传统却不会吃老本,积极的创新又不会陷入到盲目创新的坑里。
也就是这个时候的郭得刚。
可以说这是郭德刚创作力和演出力都达到极致的时候。
但也正是从现在开始郭德刚本人说的相声越来越少了,说的相声也越来越吃老本了。
这里边固然有人老不以筋骨为能的原因,其实更多的是创作激情的消退。
已经太过注重技巧,而不是创作了。
什么才是好的艺术?
林一认为只有能紧跟时代,又能不断创新贴合时代的相声,才是好相声。
骨子不能丢,但皮肉必须得换,否则且不说对不对的起观众的票钱,观众们本身会逐渐不听了。
林一后来就是越来越听不进郭得刚后期相声的人,每次都是那几段。
所以林一宁可听郭得刚的老段子也不听他的新段子。
你不够创新,说传统活有高锋和栾芸萍一直在小剧场兢兢业业的打磨。
创新的相声也有张贺伦等徒弟在不断尝试。
老郭则真成了宗师一样的人物,不再轻易出手,出手也不再是快意江湖而是圆滑世故,一个段子说几遍,两三年所有专场就说那一个段子,每场的改动极小。
想到这里林一突然笑了。
“不知道你们听没听过郭老师一个段子。”
所有人都支棱起了耳朵。
“就是说曲艺团说相声的一辈子就靠一段相声活着,去慰问演出,去了齐鲁就说齐鲁啊齐鲁我的故乡,去了沪就说沪啊沪我的故乡。讽刺的就是曲艺团的人之所以不受人民欢迎,之所以比不过德芸社就是因为缺乏创新。”
栾芸萍、岳芸鹏和杨蜜都赞同的点点头。
“之前的相声是怎么从糟粕从没人听了,被侯大师一步步拉到现在的呢?
就是因为既能满足讽刺性弘扬清正之风,符合人民和社会的需要,同时还利用了相声的技巧做成了一个个的包袱,寓教于乐。
寓教于乐很难,为什么作家这么多童话作家却很少?
因为把一个东西说复杂了很容易,把复杂的东西说简单了让所有人都听懂,很难!
把东西说简单了,还能让你悟出道理就更难了!
郭老师也说,先搞笑吧,相声不搞笑就太搞笑了。我非常赞同这一点。
但哪怕我们做不到寓教于乐,也该做到时时创新。”
林一看向栾芸萍:“我之前说相声不是一定是新的才好,老的骨架不能丢,但也不能全是老的东西。
为什么相声没落了一段时间又在郭老师手里起来了?
因为他能创新会创新!
为什么京剧依然没落?
因为京剧已经失去了创新。
当年徽班进京,就是在创新在改革,京剧革了昆曲的命,所以京剧发扬光大,现在京剧已经脱离群众了。”
众人不自觉的点头。
“为什么郭老师唱京剧,唱小曲儿会把让很多本来不喜欢京剧、不喜欢小曲儿的人喜欢这些唱腔,甚至还学习?”
这时栾芸萍说道:
“我觉得是因为郭老师唱戏的时候唱的都是选的一出戏最精彩得部分,或者加入了搞笑的垫活,让人能够听进去,听进去以后自然就发现其中的好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