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段一经放出,立刻有眼尖的粉丝认出了这是谁。

这是一部IP改编的剧组,原著热度之高,就算在没有关注的路人心中也颇具分量。

白见俞试镜的,则是书里一位不算重要的配角。

虽然配角的戏份不多,但在原著粉丝中人气很高,是近乎白月光一样的存在。

坎坷流离的身世铸就了他矛盾复杂的性格,这种个性又为他增添了一种莫测的魅力。

作者这样写道:“皎皎如月,明明如雪。不说曲有误、周郎顾,便是千金博一笑,在他这里,似乎也道值算。”

评论区里自然有书粉认真研究过能由谁出演,讨论的高楼将演员扒拉了个底朝天,最终也没选出一个合适的来。

仿佛那正是水中月、书里人,是不食人间烟火的。

既如此,又怎会轻易走下人间呢?

可当白见俞站在场上,所有人都不自觉屏住呼吸,念头的产生水到渠成,他们想:这段表演,似乎再合适不过了。

白见俞一手负于身后,安步闲行,时而微微侧身。空旷的房间里,没有其他道具,可就理所当然地让人觉得,他是在避过什么东西。

仿佛真的置身于繁华的长安街上,四周车水马龙人头攒动,而他缓步其中,遗世脱俗,不染凡尘。

这就是原书里最为经典的场景之一,角色初登场的片段。

久居荒野的配角,走过黄沙漫漫的荒漠,走过白雪皑皑的边关,来到熙攘繁华的长安城。

他因前尘而隐世,又因往事而出山。

他确是清高孤冷的仙,但诸多细节又提示着,他始终是一个人。

明明没有人,白见俞的身形却猛地摇晃了一下,好像真的被撞得踉跄几步。

他眉目微蹇,眸中浮现出细微的不悦神色,似乎下意识想察看撞来的人,又抿起唇线,克制地侧回了头。

虽然遏下动作,但他的步伐还是稍快了些,垂眸扫了一眼被碰过的衣料。

镜头里白见俞穿着短袖黑裤,没有剧里的宽袍长衫,可当他抬起手时,一个清傲遗世、又有一分洁癖的形象,就此跃然眼前。

——因为是人,所以终究避不过如烟旧事,逃不开滚滚红尘。

逆行的人潮更加汹涌,遥远的前方传来一阵吆喝,官轿威风八面,横过街头。行人纷纷避退,拥挤的街上瞬间清出一条路来,他也随之走到街旁,只是神情愈发冰冷。

见他人纷纷俯首作礼,他只偏过视线,以示避让。

侧过头时,目光掠过镜头,泛起一阵无机质的冰寒。

马蹄哒哒地走过青石板路,步履随铃铛声近而又远。他忍耐着吐了一口气,正要继续往前,却忽地回过头去——

随着这个动作,所有人的耳边仿佛也同时响起了书里的那声台词!

*

游花打马过长安。

这便是书中的标题。

然而并没有人与他对戏,表演到此戛然而止。画面又是一阵摇晃,空空如也的试镜间里好像一下子凭空出现了许多人,镜头被一层乱蓬蓬的头发挡住,短暂地黑了一会,一个人从后面大步走出来,嘈杂都人声交织在一起。

而场中的白见俞,他微微舒了口气,踩着脚步,略略调整了站姿。一些细节上的微妙变化,让他转瞬之间,又从那个遥远的角色中退了出来。

气质依然清冷,却多了几分年轻的腼腆与忐忑。

此刻的他已完全找不到书中人的影子,刚才的一切,就好像是角色自己真真切切地从想象中走了出来,借着他的身体,又看了一遍繁华的长安街。

场面一度十分混乱,刚刚从镜头后出来的那个人身着大花裤衩,拍着白见俞的肩,爽朗地大笑着,还没听清两人说话的内容,影像就到此结束了。

这时才终于有粉丝认了出来,这位头发乱蓬蓬的大花裤衩,不就是发博的导演本人吗?

这位名导更是多次获奖的大拿,日常神隐找灵感,只在各类颁奖典礼上才能见他一面。

但他那时的打扮基本上西装革履,衬衫笔挺,与影像里乱七八糟的样子截然不同,粉丝日夜蹲守在导演的P博下,此刻竟有些不敢认。

这位导演居然连人模狗样的形象都不要了,也要把这段试镜发布出来,可见他本人对此有多满意。

白见俞的表演,确实是一种极有分寸感的合适,他把控着尺度,从无炫技式的用力过猛,只有恰到好处的展现。

这种分寸感能让他毫不滞涩地融入在任何一处场景里,甚至极为自然地带动观众们的想象,看到最后,他的合适已并非来自于出众的样貌、气质,或是其他与之无关的东西,直接点说,就是源于白见俞的演绎本身。

明眼人都不难看出,这是一种多么宝贵的天赋——或者说,能力。

睁开眼的那一刻,所有独属于白见俞自己的气场,便悄然消隐无踪了。

*

【失去他的参演,是我们剧组的损失,】这是导演的原话。

乍看之下,还有人不屑一顾,可等试镜的录像播放结束,便再没有人敢闭眼否认了。

光屏后面,导演抱着他那条心爱的花裤衩,乱糟糟地哼着歌。

其实他在博文里稍稍用了点春秋笔法,将白见俞退出剧组的原因一笔带过。

联想到最近发生的事,大部分人可能会自然以为,白见俞是因为元帅过世,悲痛之下,才决定退出,其实并不是这样的。

试镜的时候,他确实一眼定下了白见俞。

但一个剧组的开工涉及到的东西太多了,里里外外方方面面,很多时候,就算声名在外,也不是他想定哪个角色,就能要哪个人选的。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