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昭对于自己的成都小朝廷进行了框架调整。

如今的汤国,继承发展魏晋时期的官制,中枢机构为三公三省六部九卿。

三公自然是丞相、大将军、御史大夫。

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六部为:吏户礼兵刑工。

九卿为:太常寺(掌皇族祭祀,朝廷官员饭菜)、太仆寺(掌皇帝车马出行、官员们的车马需要)、大理寺(掌督刑、复核、立法)、太府(掌朝廷府库和太仓内的积蓄)、少府(掌皇宫督造、皇族子嗣用度、以及皇室产业等)、宗正(掌皇族玉牒,由皇室贵族担任)、大司农(掌管出纳、财税、仓管、农事,颁布历法)、鸿胪寺(掌外交、藩国事宜)、光禄寺(掌宫廷禁卫,肥缺)。

此外就是一些杂七杂八的小部门。

但是,伴随着汤国的发展,六部和九卿之间,其实已经开始出现了职权重合。

比如太常寺和礼部之间,双方已经开始争夺谁有资格掌管祭祀。

一旦礼部成功,那么太常寺就等于变成了礼部下属机关,这一点九卿之一的太常肯定不爽。

还有光禄寺,以前只是掌管皇城外围的兵马,后来世家做大,关东世家趁着应玄败北白登山,趁机扩张光禄寺职权,从而将光禄寺变成了一个手握二十万禁军的怪物。

若是放在长安也就罢,禁军的战斗力就那样。

但放到应昭的成都小朝廷,他觉得可能睡不着觉。

战斗力完全是两个档次,真要这么干等于埋雷。

所以应昭昨夜夜宴结束,今日就开始调整中枢框架。

三公废黜,改为虚衔。

三省合并,调整,改为一堆平级机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农部、商部、仓部、税部、医部十一部衙门。

同时改成官职和官衔分开,官职为职务,官衔为主体,这个方便以后虚封。

其中吏部:掌管官员任免,下设司吏寺、司功寺、司封寺、司勋寺,分别掌管官员任免、功绩考核、地方调动、文勋册封。

吏部主官为正三品礼部尚书,佐官为从三品左右侍郎。

这两个是官职和官衔一体。

但每个寺设一员主官,官职为大寺

比如掌管司吏寺的大寺,为大司吏,余者曰:大司功、大司封、大寺勋。

但大寺官衔为侍郎,也就是正四品吏部侍郎。

大寺佐官寺丞,官衔正五品郎中,寺丞有两个佐官曰通令,官衔为正六品员外郎。

寺内各署设署丞,官衔为员外郎。

各署设有佐官司务,官衔为正七品主事。

司务之下便是官职一体的官吏名字:从七品判官、正八品判书、从八品参政、正九品参赞、从九品公员。

除了吏部,还有一些部门的权责进行挪移和合并,算得上是一个皇帝,要管全天下的事务。

如今还饱含热情的应昭觉得,他还是可以像洪武大帝看齐的。

至于以后,以后再说吧。

其他的诸如兵部,只负责地方军器将作,还有屯田事宜。

此外的工部自然是负责天下道路、水利等基建,以后不插手兵部的将作,兵部成了后勤部门。

接着是农部,由大农寺升格上来,废除跟财税相关的衙门,以后只负责劝课农桑,观察节气,研发种子,改进农具等等。

说到废除财税相关的部门,户部也被废了,往后户部只负责人口政务相关的内容,对于收税的义务无了。

收税改为税部负责,皇帝直辖。应昭给自己加了一个税部尚书的官职,摆明了态度,想要逃税先过老子的刀子再说。

而受到了税应该仓储和度支,这个就是仓部的官职,不过仓部基本上没有作用,因为暂时还是应昭一个人说的算。

医部就是公共卫生部门,下设太医寺、卫生寺等衙门,专门负责疾病、瘟疫、培养医生等任务。

经过一番调整之后,除了太常寺还在主管国家的祭祀之外,基本上剩下的全被应昭进行了内外廷的区分。

宫内有六监:司礼监(负责皇室祭祀、督管铁券、诰敕、贴黄、印信、图书、勘合、符验、信符)、内官监(负责内官人事任免)、御用监(负责皇帝的车马、冠冕、袍服、靴袜等)、尚膳监(掌管皇帝和内廷一切官员饭食)、神宫监(负责各监行移、关知、勘合、并跟随皇帝,负责导引清道事物)、清宫监(掌管太庙及各庙的洒扫及香灯,也掌管各殿及廊庑洒扫之事)。

内宫六监,各监分设太监、太令。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