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同一件事情,人家这些学生做起来就是快,在户部岁末统计的时候,户部其他人可能忙个很久,人家用不上几天,就将事情做成了。在兵部,考察地理、计算粮草人家也做得好;其他臣子写奏折引经据典,他看了半天,眼睛都花了,以为会有大事,结果可能只是问安的奏折。
简沧教出来的臣子,可从来都是言简意赅有事说事,从来不废话一箩筐,让人心中明快。
如此这般的例子不胜枚举,周帝是越用着这些人越顺手了,他还想着要留名青史,成为人人敬仰的皇帝呢,当然要帮简沧说话。
别人可不知道周帝这些复杂的小心思,但却知道在明面上是搬不到简沧了,还让简沧的书屋变成了书院,并得到了周帝亲口许诺的很多其他书院没有的特权。
他们心里就又气又痛,一边痛着气着,一边火急火燎地找人去想办法弄到简沧书院里面的教学资料,简沧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不能模仿,他们苦读未必不能读个名堂出来。
但是没多久,真的将简沧的资料拿在手里了,有不少人脸上露出了呆滞的表情。
这奇怪的符号……是啥?
他们还真学不明白。渐渐地,他们也就放弃其他了,专门学习简沧每年得到授权更新的科举指导文章——《五年科举三年模拟》,然后,一边看着里面模拟的越来越变态的科举题目,泪流满面。
——简沧那个家伙不是人啊!
唾骂完,继续捧着书本学习。
刘友安他们叹了一会儿,习惯性捧了彼此几句,才说了他们辞官愿意来书院的事情。
简沧如同以前一样夸奖几人,诸如‘他们才华横溢,为人师表,定能青史留名’,‘日后桃李满天下,谁不羡慕称赞’之类,简沧夸奖他们也完全不违心,在他看来,刘友安几人是很适合为人师表的。
除了他说的话,几人无理由赞同外(比如骂骆原),其他时候,刘友安几人都很擅长去发现别人的优点。
在面对学生的时候,也总是夸奖居多,当时他们在这里教学的时候,其他学生反馈,除了他之外,刘友安几人是最受人喜欢的了。
闲话间,几人又说起了朝堂上的事情,提到了骆原,提到了变革,几人也是不剩唏嘘。
这几年朝堂风起云涌,骆原简在帝心,一心变革,朝堂上下时常闹成一团,骆原自己能言善辩,提出的很多观点,诸如‘务实’,‘俯身真正去做事’、‘不尽信书’、‘孝悌仁义,有余力才学文’等等,得到了周帝的支持。
但说实话,谁不知道这些呢?谁不知道该为百姓真正俯下身去做事?但当今的世道,早就渐渐地腐朽了,空谈可以,真正涉及到做事的时候,却能争论个几天,也不见得出结果。
刘友安:“骆原倡导新风,年轻的官员倒是有不少同骆原一样热血,挨,听说骆原又针对当前朝政,提出了十弊,得罪了不少人,多事之秋啊。”
郑元青也道:“很多年轻人不清楚其中利害,一腔热血站在了骆原身后,骆原还有陛下支持,但骆原的处境,也只是看着风光,实则如履薄冰。”
他们也真的是不想卷入到这漩涡来,如今正值刘公告老的当口,已经有一些人推荐骆原入阁了,骆原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之上,骆原提出的十个弊政,触怒了很多人的利益,以前可以说是骆原官职低微,但骆原若是真的能有机会入阁,就不能再拿官职低微当做借口了,这些变革也不可能让其他人去做,只能压在骆原身上。
……
闻言,简沧心里也泛起了几分忧虑,虽然他明白,按照剧情,骆原以后应该能成为首辅,如今这小小波折,不过是骆原成名路上的考验罢了。
但现在他却置身其中,却不由得为骆原担忧。
再一次收到了骆原信件的时候,骆原告诉他,他被推荐入阁成为阁臣,他心里说不出的滋味,想了想,终于坐不住,收拾收拾去了京城了。
京城很远。
其实,如果是在现代,距离并不能算远,但是古代没有火车,路又不好走,硬生生地他在路上磨了十几天,才赶到了京城。
可能是因为很长时间没见了,骆原变化很大。虽然依旧君子如玉,但却多了几分摄人的吸引力,那种气度是其他人模仿不来的。
见到他的那一刻,骆原的眼睛里,却像是所有的压抑和阴霾都散去了,只剩下了星子一样的璀璨光芒。
骆原眼中有些意外,很快敛去了眼中的湿润。
只有在见到这个人的这一刻,在这个人出现在他眼前的这一刻,骆原才意识到自己有多么思念。
他们隔着山隔着水,隔着不知多少重山,隔着不知多少重水,他原以为要很久很久,才能再见到这个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