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文妮的大摩托变成了拖拉机,杨文超的大摩托变成了地基,他们家终于开始为他大哥盖房了。
不同的是,杨文妮不是真的想买大摩托,只是感叹这个年代出趟远门太困难了,汽车是不敢奢望的,有了大摩托出门方便些。
而杨文超是真的向往,星海市大街上呼啸而过的大摩托太拉风了,那就是这个时代年轻人追求的目标。
可挨不住家里整天的鸡飞狗跳,杨建华和赵春娥答应先给杨文彬盖房,婚也结了孩子也怀上了,都显怀了,一直拖着不盖,人家媳妇能愿意吗,能安生的和你过吗。
于是,杨建华就和三个儿子商量,先给老大盖房,家里老大腾出的那间房给老二结婚用,赶明年再给老二盖房,最后才能轮到杨文超。
杨建华家人口多,就算老太太的吃穿都是杨建平管着,可他们家的经济来源少,能真正挣钱的只有杨建华一个人。
老大老实,没脾气也没手艺顶多打打下手;老二滑头,活干的不扎实也不敢重用;老三压根儿就不想干木匠。
杨文超是跟着杨文妮跑星海市才开始真正赚钱的,以前几乎没什么收入。
现在杨文妮的糖葫芦暂停了,她主要搜集和抽纱绣有关的东西,准备三月底的对外贸易交流会。
但杨文超的山货生意没停,为了多卖一点钱,他还是继续收了山货拿去星海市卖。
最近是杨文彬陪他一起去的,赚到的钱基本都拿来给杨文彬盖房了,他不去也不行啊。
只是买卖不如年前好了,年后的购买力明显下降,一天下来经常连十块钱都赚不到。
杨文妮早就跟杨文超说过,这不是长久之计,天热了就更不好干了,山货要是在路上死掉了,搞不好还要赔钱。
杨文超心里有数,干一天算一天,谁让家里有个无底洞在等着呢。
杨文妮准备对外贸易交流会的同时也没闲着,除了帮家里农忙,她跑了几趟镇上,又跑了两趟县城。
年前她去河东村看大姐的时候,大姐小姑子说的那番话给了她启发。
“大嫂,你手这么巧,学东西又快,你也去弄台缝纫机来啊。”
“去镇上租个门头,别的不说,就是给咱东阳镇的人做衣裳,一年也能挣出一台电视机了。”
大姐从小就手巧,绣花、裁衣服、做衣服一学就会,而且样样拿的出手,就是盘个扣子她都能做的比城里买的成品好看。
既然大姐有这手艺,何不帮她开个裁缝铺子,她自己有了事儿干又有收入,家里那些杂活就有人主动去干了,她能轻松点儿。
铺子在镇上离家也不远,随时可以过去看她,她还可以躲开她的婆婆和小姑子,一个人在外面图清静。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