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浩然,听到马周在大声诵读文章,先是微微错愕。

不过,脚底下却是不曾停留,大步走了过去,脸上,不由露出一丝笑意。

马周的文章,自然是极好的。

不过苏浩然有些听不懂。

苏浩然这个神童,厉害的地方,其实在于他的数学很强,自然科学方面很强。

但是在做文章,尤其是古文文章,那还真是差的远。

他多少也是能听出一些文章的好坏的,大约能够听出,马周的文章,做的很好。

他大概也能了解马周的心思,想要在他面前展露才华,从而引起他的重视。

但是对他来说,了解马周的才华,并不需要通过他的文章。

再者说,马周的才华,也从来都不是体现在文章上的。

这是一个实干家,他的才华,在治理国家上面。

一边想着,苏浩然一边走过马周居住的独院,向长乐公主的住处而去。

却说马周,从远远的看到苏浩然来到就开始诵读自己的文章。

他一边富有感情的在诵读,可谓是声情并茂,铿锵有力。

一边竖起耳朵在留意神童的动静。

在他想象之中,神童听到他的锦绣文章,一定会忍不住停下脚步,侧耳倾听。

听到高潮处,必然会忍不住击节赞叹。

然后,等自己诵读完之后,一定会忍不住走进院中和自己交谈。

然后被自己的才华所深深折服,再将自己推荐给当今圣上。

从此,自己就能够实现自己的抱负,平步青云,走上人生巅峰。

但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干。

自己的诵读声,神童明明能够听到,然而神童的脚步,居然不曾停留,逐渐远去。

这让马周十分泄气,诵读的声音越来越低,逐渐生不可闻。

同时,马周也在反省。

这神童到底是看不上我的文章?

还是说,神童根本听不懂我的文章呢?

不管是哪一种,都证明,我的路走错了啊。

看样子,想要获得神童的器重,还需要另想他法啊。

接下来,马周又陷入苦苦思索之中。

而苏浩然,先给老妈长乐公主请安。

请安过后,长乐公主命手下人购买了三千丈布,找了马车拉着,准备前往苏浩然的食邑。

在大唐,皇帝的儿子、子孙,或者是国公、侯爵,大多都有食邑。

而苏浩然的食邑是三千户。

也就是说,这三千户食邑,到时候会供奉苏浩然。

他们原本上交给朝廷的皇粮,一分为三。

其中一分继续上交给朝廷,另外两份,上交给苏浩然这个兴国公。

而苏浩然对他的食邑,其实只有征税权,而没有管理权。

苏浩然甚至可以不去他的食邑,只需要派管家接受哪些粮食财物就够了。

但是长乐公主,还是决定带苏浩然到他的食邑来视察一番,见一见他食邑上的百姓。

长乐公主此举,其实还是为苏浩然着想。

他觉得,苏浩然每天都在家里学习,一直不出门,也并不是什么好事。

他们这样人家,也不需要靠读书来挣一个钱程,浩然现在已经是国公了,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

闲暇的时候,还是多出来走走为好。

而长乐公主之所以买下三千丈布,就是想以苏浩然的名义,送给三千食邑,每家一丈布。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