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见得赵雍下马,赶忙上前见礼。这些个燕臣遗族,此时表现出的态度可谓是极度恭顺。在面对赵雍时,纷纷行起了稽首大礼。

作为九拜中最为隆重的一种礼节,稽首礼常为臣子见于君父所行。虽也常有外臣行于他国之君,甚是小国之君行于大国之君。但绝大多数都是祈求庇护、臣服之意。

赵雍对众人的态度很是满意。这些在燕国本土盘根错节的大氏族,是赵国对燕地实行实际统治的重要纽带。

前方同齐国的战事虽然还没有结束,但对燕国的战后统治策略,他却是早已谋划好的。

燕国作为齐、赵双方博弈的最终成果,其本身在这场战争中就占据了极大的比重。不过燕国所能发挥的最大力量却不是在现在,而是在姬平‘主国’之后。

同样,燕国对赵国来说亦不仅仅是用来挑动一个齐国那般简单,要知道燕民此时对中山的仇恨值可不亚于赵人。

而拉拢这些亲近于赵国的燕国大族,制造舆论便成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同时,最根本的目的也是为之后燕地并入赵国而铺路。

就赵国现在的国力而言,根本没有能力对燕地进行并合,至少现在没有。

且退一万步来考虑,就算是此战过后赵国一切顺利,威逼列国、吞灭中山,再开始对燕国进行武力兼并,亦非是换取长期统治的方法。

倒并非是不能采用战争的方式,而是非必要情况无须采用。

齐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其实说起来,齐军在燕地到底有没有实行暴行,赵雍并不是很清楚,他也根本就不在乎。他所看到的只是列国都不愿意看到齐国吞并燕国。

换句话说,迫使齐军撤离燕国并非是燕国,而是列国。

一强凌驾于列国之上、打破列国间的平衡,是诸侯们都不愿意看到的。合众弱而攻一强便是维持这个平衡;事一强而攻众弱,这个平衡便被打破了。连横合纵的博弈,从来都不是简简单单的强弱的博弈,其背后的因素太多了。

此前的秦国如此,如今的齐国亦是如此。赵国若非是浑水摸鱼,恐怕也免不了重蹈两国的覆辙。

当然,一切问题在真正的强大国力面前都不是问题。

赵雍是知道百年之后的格局,那是秦国的天下。

但那都是在秦国数代积累,厚积薄发的结果,若没有秦国几代先王打下的基础,单单靠赵政一朝便想往成就偌大基业,就算是他天纵奇才,亦不过是异想天开。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