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竞争优势似乎跟国内差不多吧?而且地理优势也更强一些。对了,我刚想起来,印度身上还有英联邦的BUFF呢。”
“是啊。”
李载言见此,也忍不住朝江奕问道:“你和思宗似乎都非常看好国内啊。”
“倒也不是。”
已经渐渐熟悉自身关系,两世记忆彻底融合的江奕,也开始流露他原有的本性:“是印度……它就只是印度而已,除了你们说的地理优势强一些外,它没一丁点竞争优势,是一丁点都没有!”
“我说直接点,首先,印度这个玩意儿很长时间就是个地理概念,并不是一个国家的概念,可不要把它当成咱们国内这种大一统社会来看,印度实际上就是个非常松散的联邦国家,如果不是英国把他殖民了,间接促成了印度的统一,恐怕印度的版图要比现在小很多,就这方面,印度都得感谢人家带英千里迢迢跑来殖民自己。”
“而在统一后,一般来说就应该是推广一个主体民族的的语言、文字又或者是生活方式什么的,然后形成一种共识,这种事在咱们两千年前就被秦始皇干过了。”
“生活方式也是,以前春晚都说什么过年家家吃饺子,其实南方一带很多地方并不吃饺子过年,但是被灌输这些概念的孩子长大以后,过年也都开始吃起饺子了。”
“而印度就完全没有这么做,不仅没有这么做,它还以官方的名义推动了一个完全相反的事。”
“什么事?”
有人忍不住问道。
江奕也没卖关子,直接便说道:“过度保护地方的语言和风俗习惯!虽然英语在印度极具影响力,甚至还规定英语作为行政和司法用语。但印度本土语言你们知道有多少吗?”
“一千多种!”
“单种语言使用人数超过百万人数的就几十种。”
“保护方言固然美好,但在目前的全球产业大转移中,显然是弊大于利的。因为这直接就导致了他们地区与地区之间交流的障碍,给你们举个例子:比如一个印度的北方人如果要到南方去打工,他不会英语的话,简直就是寸步难行。而英语相对于本地语言,脱离了语言环境,重新学习起来的成本又太高了。”
“结果就是限制了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把大部分剩余劳动力都限制在了当地,从而做不到全国一盘棋。”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最重要的一个观点就是分工产生财富,参与分工的人越多,创造的财富也就越多,印度的诸多地方语言对于印度来说就是一个限制经济发展的大问题,而这一问题居然是他们自己法律造成的,是不是很神奇?”
“确实很神奇。”李载言摸着自己的下巴,也笑了起来。
“印度这也太散装了吧。”
“真有上千种语言?”
“并不离谱,更神奇的还在后面,当年尼赫鲁制定的劳动法,印度竟然还在用,他们的企业模式是一旦雇佣了一个员工,基本上就不能解雇了,效益好的时候可以做到大规模雇佣,但等到效益不好的时候,是不能裁员的,结果就是一起完蛋!”江奕紧接着说道。
“更别说印度的土地还是私有制了,征地的成本极高,没地的话,全球产业转移的工厂造在哪里呢?”
“即使回到刚开始你们说的,印度有海洋地理优势,但这个地理优势仅仅就是站在世界视角上看的,他们国内呢?印度国内到现在可是连一条高速都没有的,货物怎么快速流通?所以,第四次全球产业转移的唯一目的地只可能在咱们国内,没有其他任何的可能性!”
“看法基本相同。”
柳思宗对江奕的总结点了点头,看起来很是认同对于印度的评价。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