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的建筑学的发展,已经建筑材料的机械化,让在大同修建大型工程,其实花费远没有想象得那么夸张。
毕竟董亮虽然爱搞大工程,但那更多的是为了示范新的建筑材料的先进,是绝对不会穷奢极欲搞什么珠光宝石,紫檀红木之类的。
都是钢筋混凝土加上大玻璃这种建筑风格。
所以这两百万银子,用来修建院子那是足够了。
但是按照达尔岱的意思,那些山水苑子自己住得太多了,远没有钢筋混凝土来得实在。
这玩意虽然新鲜,但是过不了多久,审美一疲劳,大家还是觉得还是传统的山水庭院更加合适。
所以要是拿着这么一大笔银子,修建一个注定要落实的建筑,董亮还是有些抵触的。
于是他想到了一个歪招,忽悠达尔岱修建一个像带过大厦那样的高楼大厦,既占不了多少地方,可以修建在市中心,以后若是住腻了,也可以卖给私人,或者干脆就改造成酒店或者写字楼。
父子二人一拍即合,董亮也是找来了专门的设计师,为达尔岱画好底稿,没想到达尔岱一下子就陷进去了,对于如何修建产生了莫大的兴趣。
而后更是干脆自己上场,自己设计。
于是一个加上花园,仅仅占地五亩的高层建筑,就这样作为代国公新行在开始修建建造。
家室既平,整个天下好像也陷入了岁月静好的状态。
秋收之后,各方势力都没有进一步行动,无疑想着还是再等一年,等到府库丰盈,新兵练成再说。
大同在今年也彻底迎来了丰收,肥料技术以及种子的选育,还有草原耕牛,还有蒸汽农机的运用,让大同丰收的同时,也有能力对外输送粮食,稳定周围的粮食,事实上大同周围的州府也在董亮有意的引导下,加大了红薯玉米的栽种,再加上对于肥料不留余力地宣传与补贴倾销,然周围的州府的也迎来的丰收。
大同这两年通过非常宽松的户籍制度,吸引了大量百姓涌入。纳入户籍和常住人口达到了四百万人,这在古代是一件十分骇人的成绩。
以江南的富庶,人口也不见得如此的稠密,大同能有如此巨量的人口,自然是对周边州府的虹吸才造成如此影响。
四百万的人口非但没有让董亮考虑加以限制,反而废除了户籍制度,反正大同已经有能力对于资产征税,通过滩丁入亩,不需要收取丁口税,也不要大同境内的人服徭役,而是普遍采用雇佣制,进行国家大型建筑的修建。
所以再用户籍卡人,根本没有意义,让人口自由流动,让天下之人都能感受大同开化之风。这也是董亮的愿望。
但是户籍制度虽然废除了,但是人口普查还是进行的,粮食安全还是要满足才行。
大同经过改制,在一些度量衡上也有自己一套系统。
而董亮脑海中的科技全书,自然是按照西方标准进行,董亮为了迅速推广,也没有刻意装换,所以全面采取,这套度量衡,被其他人成为大同制。
大同今年丰收一百六十万吨粮食,足够近一千多万人一年的食用量,可谓十分的恐怖。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