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方面,工厂这边有没有困难?”重新回到办公室,夏臻客气地问了一句。

经过这段时间的合作,他发现有企业帮自已生产,比自已办厂轻松多了,所以决定跟农机厂好好合作,看这边能不能再开辟一些新产品。

只是工厂的技术力量有多强,他肯定没有高大靖了解,得先听听他的意见。

“这种旱冰鞋没什么技术难度,只要有人,生产肯定没问题。”高大靖是技术出生,性格相对耿直,说话不喜欢拐弯抹角。“就是贺书记一直希望我们扩大规模,我担心产量高了,销售出现问题,到时后面没有了订单,怎么向工人们交代?”

他是一厂之主,必须考虑得比别人长远。

旱冰鞋毕竟不是必须品,不可能家家户户都买一双放着。

万一哪天卖不动了,而工厂规模越大,每个月需要付给工人的工资越来越多,开销越来越大,后果就越严重。

所以他宁愿产量少一点,这样可以细水长流,保证长期能生产,不用担心哪一天工人没事干。

何况工厂扩大规模,需要投入大量的钱,搞不好靠旱冰鞋赚的一点点钱,会全部投入到厂房扩建中,那不是白忙了一场?

只是他明白贺建权的难处,所以不好反驳他,只能把担心说给夏臻听。

“你是担心旱冰鞋的订单不能长久,所以希望工厂再开发出一两种产品,这样比较保险一点?”夏臻猜到了他的心思,开门见山问道。

如果自已是农机厂厂长,只怕也会有这样的担心。

所以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几条腿同时走路,好过一条道走进死胡同,再考虑回头就晚了。

“是啊!”高大靖点点头。“贺书记对我们抱有很大的期望,我担心自已没做好,辜负了他的期望。”

人心都是肉长的,自已能有现在的地位,全靠他大力支持。

如果可能,他也希望把农机厂干成大型机械厂,这样才不会辜负他的信任。

“多几个产品,其实也不是不可以。”夏臻很欣赏他这种有责任心的行为。“你们不是农机厂吗?可以生产打稻机、手推翻斗车等等,这些农机具永远不用担心没有市场——”

所谓打稻机,其实就是水稻脱粒机,分为脚踏打稻机和电动打稻机两种。

现在因为还处于集体时期,所以需求不大,农村每个生产小队有一两台就差不多了。

等明后年开始分田到户,到时候购买的人就多了。

虽然做不到家家户户都购买,几户人家相互借一借,一个小队有五六台就可以了。

就算这样,也是以前的好几倍,所以接下来会有大量的农户来购买。

而手推翻斗车的原因也差不多,等分田到户后,大量农村劳动力会进城务工,这时候因为引入外资,大量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开始投产,需要建造厂房和宿舍。

至于商品房,也会在八十年代开始兴建,只是一开始房子的性质不一样,无法像前世一样自由买卖。

手动翻斗车作为建筑行业最基本的生产工具,想提高工作效率,建筑队肯定需要大量购买。

会建议高大靖生产这个,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它们的生产难度不大,以农机厂现阶段的技术,应该能生产出来。

“你觉得生产出来后卖得出去?”高大靖不担心生产,而是怕销售有困难。“如果没人要,那后果就会更严重——”

相比以前生产的小农具,打稻机和翻斗车算是大型机械了,需要的材料也多了不少。

加上生产周期更长,需要投入的资金更多,如果大量积压的话,只怕农机厂会马上倒闭。

“放心,我有信心。”夏臻让他安心。“只要你能生产出来,如果销售有困难,我免费帮你去推销。”

反正以农机厂的效率,想试产成功,能正式生产这两种机械,没有一年时间,恐怕无法完成。

印象中分田到户,今年就开始了,只是不同地方,实施的时间有一定的差异。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八二年全国已经完成了大半,只剩极少一部分地方,还在进行中。

这样一算,现在开始准备这两种机械,已经算不上早了。

只要农机厂能抢得先机,相信能赚不少钱。

这样一来,工厂就有了一定的积累,到时想再生产什么,就不用自已替他们操心了。

毕竟那时候私营企业已经遍地开花,大家的观念也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如果农机厂有了这样的基础,依然竞争不过人家,那谁也帮不了他们。

“那倒不用。”见夏臻说得这么肯定,高大靖顿时有了信心。“只要确实有市场,我们农机厂肯定会倾尽全力,也要把它们卖出去。”

等夏臻离开,他打电话给贺建权,把这次和夏臻交谈的内容,向他汇报了一遍。

同时说了自已的打算,那就是找相应的技术人员,开始研制打稻机和翻斗车,争取克服技术难关,在今年春节前完成试产,明年可以正式投产。

他有理由相信,只要生产出来不愁卖,这两个项目会给农机厂带来丰厚的回报,到时贺建权的目标就真的能实现了。

毕竟这两个项目需要的设备和人员比较多,一旦农机厂有了这样的能力,别说成为县里数一数二的乡镇企业,就算拿去市里比,只怕也不会差到哪里去。

这样一来,农机厂才真正有机会成为大型机械厂。

“他真是这样说的?”贺建权听到好消息,反而有些不敢相信自已的耳朵。“夏臻可不会轻易给别人承诺,他竟然答应免费帮你推销?”

敢这样说,只能说明他对这个项目的信心特别大,完全不担心会出变故。

这样一来,农机厂的发展等于十拿九稳,只要高大靖用心执行就行。

“放心吧!我听得非常清楚,他就是这样说的。”高大靖再次肯定地答了一句。“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你批给我们的这块地够不够大,就怕厂房造好后,依然远远不够用。”

刚才在夏臻面前,他不好意思表现得太夸张,毕竟两人年纪差了近一倍。

当着晚辈的面,如果太喜形于色,他怕会被看轻。

跟贺建权相交多年,彼此知根知底,就不用担心说错话。

“那你再招几个高级钳工试试,这样能提高试产速度。”贺建权此时已经冷静下来,又给他提建议。“厂房和工人的事,我还能帮你,技术方面,只能靠你自已想办法了。”

一旦农机厂发展起来了,要再扩大规模,就会变得非常容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